今年上半年開始,湖北漢江師范學院輔導員毛晶?臥底十多個校園貸微信群,收集相關信息,總結校園貸的各種套路,制成校園貸“十大套路”的短片警示學生,一下子成為“網紅”。她面對記者回憶這段經歷說:“校園貸套路太深,學生不要碰。”
隨著校園貸在大學校園的泛濫,學生深受其害的新聞屢見不鮮,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相關部門積極出臺整治措施。去年教育部與銀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應對處置機制,銀監會也提出了“停、移、整、教、引”的整改五字方針。不少“校園貸”開始低調行事、“套路”更深。毛晶?臥底十多個校園貸微信群,就是為了揭露校園貸的行騙手段,讓學生避免再上當。
“臥底教師”的苦心不會白費,相信很多學生看過“十大套路”警示片后,會遠離不法校園貸精心設下的陷阱。毛晶?的“臥底”值得點贊,也發人深省:治理非法校園貸,是相關部門的職責所在。毛晶?的“臥底”,何嘗不是對職能部門治理行為和治理效果的拷問呢?
校園貸的盛行,需求市場是前提,這個市場由涉世未深、金融理財知識短缺、消費理性不足的在校大學生促成,一些學生落入陷阱是“咎由自取”。學校和教育部門也難辭其咎,如果不是金融理財教育、消費行為引導、金融常識普及、健康成長教育的缺位,就不會有那么多大學生受害。更重要的是,校園貸中存在大量的非法金融借貸行為,讓正規借貸缺位、非法借貸上位以及校園金融市場秩序整頓的缺憾和不足越發凸顯。如果正規金融理財能進入校園,滿足不同群體的理性消費需求,或者職能部門能像“臥底教師”一樣深入“敵軍內部”了解其“套路”,采取針對措施及時治理,校園貸何至于成為一個熱點問題呢。
“臥底教師”拷問校園貸治理。有關部門確實需要認真反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盡快拿出切實有效的治理辦法,這是徹底解決校園貸問題的關鍵。
(許朝軍)。
來源:河南商報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