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漯河市青年魏夏戈來說,他的第一個暑假充滿意義和儀式感。
魏夏戈是華中科技大學的大一學生,這個暑假,他選擇在家鄉社區扎根、深入到基層一線,開展志愿活動,用這段不一般的時光度過不一般的青春。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李志遠 受訪者供圖
“一周?我可以申請三周嗎?”
8月1日,家住漯河市源匯區東大街社區的魏夏戈,在暑假剛一開始就來到社區報到,要求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
這時的他,結束了學校安排的暑期小學期課程,返鄉后按照要求完成了三天兩次核酸檢測,為做志愿服務做好了前期準備。
但出乎社區工作人員意料的是,魏夏戈不僅按照政策做好了準備,更在心理上做好了準備。
聽到有本社區的大學生返鄉主動要求做志愿者,當時接待魏夏戈的工作人員忍不住提醒他說:“同學,你至少需要在這里服務一周啊!你可要想清楚。”
沒想到,魏夏戈卻說:“一周的時間太短了。我可以在這里服務三周嗎?不耽誤開學就行。”
原來,參加公益和志愿服務活動是魏夏戈一直以來的夢想。
初高中的時候,他就經常參加志愿活動,但由于學業緊張,雖然志愿服務的次數不少,可時間總是太短。
當時他就下了決心:等讀了大學,就一定利用好假期扎實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我就是社區的一份子”
相比一些到機關、企業開展社會實踐的同學朋友,魏夏戈的日常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忙和累。
社區是直接面向居民群眾的第一線,上級的要求需要靠社區工作人員來落實,群眾的呼聲需要靠社區工作人員來回應。特別是這個暑假,疫情防控的壓力、暑期期間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問題尤為重大。
常言說:“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社區的工作人員經常是沒黑沒白地加班工作:白天走街串巷、開展活動、巡河,晚上處理文件工作。
魏夏戈說,這些情況他很早就了解到了。
“在社區里經常能看到他們來回奔波的身影,我自己也是社區的一份子,說是志愿服務,其實也是很想為社區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魏夏戈說。他不覺得即將面臨的工作難和重,而是把一項又一項此前沒接觸過的事務,看作是鍛煉自己的絕佳機會。
“為大家做一點事情”
抱著學習提高的心態,魏夏戈參與到社區中實際工作中。
按防疫要求,社區實行三天一次核酸檢測,每到核酸檢測日,魏夏戈早上6:00準時到核酸檢測點,和工作人員一起做好準備,提醒市民帶好口罩,間隔兩米,幫助老年人打開健康碼,幫助帶孩子的媽媽們照看小孩兒,夏季高溫常達38度左右,衣服被汗水浸透。
文明創建工作中,魏夏戈到廢棄的大倉庫把過期的老壇酸菜和調料清理到垃圾站。他不怕臟,不怕累,臟活累活搶著干,一天下來,衣服臟了,頭發跟水洗一樣,鞋子也臟得看不出顏色。
東大街社區臨河,每天都有很多居民到河堤乘涼、游玩。為保證居民安全,魏夏戈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白天頂著烈日巡河搞宣傳,不斷提醒居民在安全區域活動,照看好孩子。巡河一天下來,皮膚曬黑了,脖子上胳膊上起了曬斑,又紅又癢。
暑期,學生放假在家,許多家長白天上班不能照看孩子。魏夏戈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為他們舉行暑期青少年安全知識培訓,到居民區上門宣傳,提高老人孩子用水、用電、用氣的安全意識。
一件件一樁樁,都是魏夏戈這個夏天獨一無二的記憶。他用不一般的青春,度過了這個不一般的夏天。
三周的志愿活動,行程雖短,收獲卻頗豐。即便天氣炎熱,但魏夏戈每天以良好的心態,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志愿服務活動中。他嚴謹、務實、積極的服務態度深得社區工作人員一致好評,被評為“優秀大學生志愿者”。
“經過這三周,我認識到當代志愿者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更加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未來的奮斗目標!”魏夏戈說,“這些經歷會成為我今后學習和工作的動力,以后我要參加更多的志愿活動,讓青春在奉獻中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