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臥龍區石橋鎮與方城縣博望鎮之間的白河大橋建成已經兩年多,卻遲遲無法開通。多年來,當地白河兩岸居民只能涉險行走簡易浮橋,出行難問題十分突出。
4月18日,本報曾以《村民何時不再望橋興嘆》為題進行了報道,報道刊發至今已有半年有余。近日,記者對此事進行了回訪,發現在報道刊發后,白河大橋僅僅開通了三個月不到,此后又重新處于封閉狀態,沿岸居民出行難題沒有絲毫改觀。
過橋設卡收費依舊
12月6日,記者再次來到這座白河大橋橋頭,只見橋面仍然被一排水泥墩封堵著,車輛依舊無法通行。橋面平整寬闊,道路指示線標注清晰,為雙向兩車道,大橋的護欄和路燈已經安裝完畢。
一位附近的村民告訴記者,大橋從四月底開始開通了三個月,后來不知什么原因,又被堵上了。想要到河對岸去,只能走不遠處的浮橋。
距離新建大橋幾百米遠的白河浮橋上,車輛往來繁忙。由于橋面只有三米多寬,僅容一輛車通行,去往博望鎮方向的車輛已經排起了長隊,記者只能棄車步行。
行走在簡易的橋面上,迎面的車輛過來,行人必須側身躲避才能勉強通過,橋兩旁沒有任何防護措施,一路走來膽戰心驚。浮橋盡頭是一座簡易拱形鐵架橋,橋底部的支撐鐵架已損壞,被幾塊摞起來的磚塊支撐著,以此來保障車輛的正常通行。
剛走到對岸,道路就被一條紅繩攔住,有三位當地村民正在向過往車輛收取“過橋費”。
一位剛繳納過費用的司機告訴記者,浮橋是當地村民集資修建的,所以來往過橋的外地車輛都會被收取五元錢的過橋費。由于去博望鎮從這座浮橋走,距離最近,從其他地方走要多繞遠幾十公里的路程,核算下來,也就無奈繳費了。
行路難成發展瓶頸
在博望鎮走訪,多名當地村民向記者訴說了交通不便給他們帶來的種種困擾:博望鎮距離縣城有五十多公里的路程,是方城縣最偏遠的鄉鎮,但距離南陽市區卻只有二十多公里,區位優勢按說十分明顯。可是,由于白河的阻隔,多年來當地的經濟發展深受影響。
一位當地從事月季花木種植的村民說,橋對面的臥龍區近年來月季花木種植產業發展得紅紅火火,但這一產業在一河相隔的博望鎮卻難以發展起來,“花木運輸是個大問題”,由于白河的浮橋無法通過大型貨車,新修的大橋遲遲不能開通,“眼睜睜地看著地里那么好的月季花木,卻運不出去”。并且,原本二十多公里的路程,現在必須要多繞十幾公里,運輸成本增加不少。
博望鎮前荒村一位村民對記者說,因為簡易浮橋橋面很窄,也沒有防護措施,交通事故時有發生。前一段時間,村里有一輛運輸黃金梨的車通過簡易石板橋時,整車翻入白河。
更令人揪心的是,大橋通車的那段時間,附近的3座簡易石板橋相繼被拆除,而三個月后,大橋再次被封閉,這些石板橋又被重新搭建起來。記者在其中一座石板橋上看到,三塊石板拼合的橋面已經凹凸不平,雖然重新用粗鐵絲進行了加固,但是橋面隆起、錯位現象嚴重。
大橋何時才能暢通
采訪中,村民們都表達了自己的疑問:幾座簡易浮橋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本地發展的需要,能徹底解決本地出行難題的新大橋為何建成兩年多卻遲遲不能投入使用?更令人不解的是,四月底大橋開通后,僅僅過了短短的三個月,為何又重新被封堵呢?
記者來到方城縣交通局進行了采訪,該局提供的一份《X013線博望至石橋白河大橋情況說明》材料顯示,由于此前方城縣交通局與大橋施工方存在合同糾紛,相關部門多次協調未果,施工方將大橋兩端封堵,導致大橋不能通行。
2016年9月1日,施工方將方城縣交通局起訴至臥龍區法院。今年4月27日,臥龍區法院下達了民事判決書,判決方城縣交通運輸局向施工方支付工程款2365.1638萬元。四月底,經過有關部門協調,已向施工方支付1246萬元,施工方清理了路障,初步實現了通行。
但據記者了解,到了7月份,因討要剩余工程款未果,施工方再次對大橋進行了封堵,至今尚未開通。
方城縣交通局的一位負責人表示,目前已開始工程決算審計,剩余工程款審計后,建議上級有關部門盡快協調方城、臥龍兩縣區和相關各方籌集資金支付工程款,并努力協調施工單位,盡早清除路障,進行竣工驗收,盡快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