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李佳 通訊員 陳研
楊阿姨術后,家人與陳彬川教授合影
青光眼后幾乎失明,白內障手術難上加難
楊阿姨是一名聾啞人,十多年前患上了青光眼,在青光眼手術后,左眼的視力完全消失,而右眼還殘存著有限的視力,說“有限”其實也無法準確的表達,只能說視力僅夠她看清眼前他人的手語和唇語。
“生活不方便這只是其一,之前她的精神就一直不是很好,聽不見,無法表達,再讓她看不清,她真的要對生活失去信心了。”楊阿姨的家人講到。
關于病情,陳彬川教授也跟我們講了很多:“她是晚期核性白內障,這個‘核’非常的硬,比正常的白內障‘核’要硬上幾倍,加上她青光眼、前房淺、年齡大,晶狀體囊袋極其纖薄脆弱,就像鮮雞蛋硬皮下那層軟膜一樣,稍有不慎,一碰就破,再加上眼底情況堪憂,一點點小的意外,隨時都有失明的風險。”
定制手術方案,術后恢復良好
針對楊老師的情況,陳彬川教授親自帶隊,為楊阿姨定制了“白內障摘除+房角黏連分離術”手術時間并不長,但陳教授講到:“為她手術就好比站在懸崖挑燈芯,她的視力幾乎已經沒有了,可以說風險非常的大,相當于不停的在危險邊緣試探,當然我們也采取了獨家的技術手段,來保障這場‘挑燈芯’手術的安全。”1小時不到,楊老師就告別了手術室,當天下午,楊老師的視力就得到了一定的恢復,她一時間手眼并用,希望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達出高興之情。第二天一早,視力表視力達到了0.2,她本人甚是滿意。
復查時滿面笑容的楊阿姨和她的家人
復診時,楊阿姨的家人拉著陳彬川的手說:“真是太感謝了,如果沒有你之前的幫助,她這眼可能真的就看不到了。”
不可阻止的白內障,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陳彬川教授講到:早些年,由于白內障手術及知識的閉塞,很多人都以為白內障都應該等“熟透了”再做,這種觀點其實并不正確。
白內障是由于人年齡增長,眼球晶狀體細胞自然老化沉積所導致的,可以說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其本身并不可怕,早期發現,早期手術,是比較理想的選擇。白內障長期放置不管,除了直接影響視力之外,還會引起青光眼等更為嚴重的眼部并發疾病,拖著不治療并不明智;
并且白內障手術有著明確的手術分級,不同的分級意味著不同的“核”硬度,且不說手術費用,單純的手術難度也大不相同,雖然手術床上手術的時間并不會很長,但分級越高也就意味著手術風險也就越高,而迎接風險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你的術后視力,風險越低,術后獲得清晰視力的可能性就越高。
現如今白內障手術的時長很短,尤其很多看到陳彬川院長手術案例的朋友,開口只有1.8毫米,術中也不涉及出血,兩、三分鐘完成一臺常規白內障手術,技術十分成熟。
“為了方便大家記憶,我總結了‘三個五’,就是年齡50歲以上,糖尿病史5年以上,裸眼視力0.5以下,這些人群都應該定期到眼科醫院做視力和眼底的檢查,以排除進一步風險”陳彬川教授補充道。
陳彬川教授簡介
主任醫師,教授,研究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防盲學組委員;中華眼外傷雜志編委;河南省眼科學會委員;河南省眼科醫師協會常委、白內障學組副組長;河南省眼科中西醫結合學會副主任委員。
【專長:處理各種疑難的并發性白內障手術、青光眼、眼底病等】
2003年在河南省較早開展超聲乳化白內障吸出可調節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多焦點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兒童白內障前后雙撕囊聯合前部玻璃體切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
2013年在河南省較早開展1.8mm微創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聯合23G微創玻璃體手術人工晶狀體植入術(雙微創前后節聯合手術);青光眼白內障聯合手術、角膜移植聯合白內障手術等;對疑難復雜白內障手術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嫻熟的技術。擔任全國“健康快車”超聲乳化手術培訓導師;全國醫學遠程教育超聲乳化手術培訓導師和培訓基地負責人,培訓各地學員200余名。
2010年以來擔任河南省“創建白內障無障礙省”專家組成員,起草《白內障手術規范化操作》并主持全省白內障手術醫師規范化手術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