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鄭州市第一所由開發商建造轉交政府管理的學校,鄭州市管城區港灣路小學建校已16年。“為每一位兒童守望幸福的港灣”是港灣路小學的辦學理念,辦老百姓滿意的美好教育,港灣路小學為每一位兒童守望幸福的港灣。
科學規劃校園文化 美好寓意融入校園各個角落
校園文化建設是實現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有效途徑,港灣路小學按照規劃逐年實施,建設整潔、有序、優美、和諧的育人環境。校園的牌匾是由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李剛田先生親筆題寫,校園文化體現在各個角落。環繞校訓石,一襲白色的飄帶環繞飛出,直沖天空,寓意學校是學生積蓄成長力量的港灣。噴泉后面的花園中,一條“人字”形小路,寓意學生成才成人,與校訓相互呼應。花園后面的影壁墻左側,“為每一位兒童守望幸福的港灣”的辦學理念再次呈現,牢牢刻入每一位港灣教師的內心,落實于育人的行動之中。
作為鄭州市生涯教育示范校、鄭州市心理教育示范校,學校心理輔導室設施齊備,配備有心理宣泄室、咨詢室、活動室,所配備沙盤、沙具可同時供一個班的學生活動。港灣路小學配備有專職心理教師2名,兼職心理教師數名,經常開展研討活動,針對疫情居家隔離、師生心理壓力過大、爸爸位置缺失等開展團體和個體輔導。
2020年1月1日,港灣路小學校報《小帆船》創刊。“小帆船”寓意港灣路小學猶如愛的港灣,孩子們就像港灣中的小帆船。他們在愛的港灣里潤養品格、學習知識、積蓄力量、茁壯成長、揚帆遠航,駛向夢想的遠方。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奠定優質教育根基
教師是學校發展的軟實力。為加速教師成長,港灣路小學黨支部嚴抓班子和教師隊伍建設,遵循“尊重、理解、寬容、溝通”團隊建設精神,通過專題學習、專家報告、警示教育、評先表彰、師德考核等途徑,激發教師成長的內驅力,全面鍛造“四有”好老師隊伍。在業務方面,港灣路小學提出了“一三五”教師培養計劃:即一年上臺階,新上崗教師一年能夠規范課堂管理,規范授課流程;三年見成效,年輕教師能夠逐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五年成骨干,能夠獨當一面。教師團隊逐步形成階梯式成長模式,為“雙減”工作“減負不減質”貢獻智慧,為立德育人提供堅實保障。學校通過專家講座、“青藍工程”、“請進來、走出去”、優質課展示等途徑,為教師創造學習培訓機會,為青年教師提供展示鍛煉的舞臺,讓教師享受成長帶來的幸福與美好。
十年碩果累累,港灣路小學先后獲多項市、區級集體榮譽:鄭州市師德先進集體、鄭州市德育創新先進集體、鄭州市文明校園、鄭州市平安建設先進集體;連續三年獲管城區教育局先進黨支部稱號和教育宣傳工作先進單位;管城區朱永鋒名班主任工作室在港灣路小學揭牌成立。一大批教師快速成長起來,6名教師獲省級骨干稱號,6名教師獲市級骨干稱號,12名教師獲管城區骨干教師稱號;2名教師所執教的優質課獲省級獎并在“學習強國”展播;多名教師的課在省、市、區級評比中獲獎。
開發社會實踐課程 探索“雙減”新型模式
港灣路小學注重加強課程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的結合,充分發揮實踐獨有的育人功能。河南省是黃河流經的重要區域,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鄭州市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演繹著黃河文明的光輝與燦爛。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必須從娃娃抓起。港灣路小學開發“講好黃河故事 傳承歷史文脈”社會實踐課程,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參觀黃河博物館、實地勞動等途徑,了解黃河、熱愛家鄉,增強文化自信。
港灣路小學附近的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所,離學校直線距離700米,科技“含金量”滿滿,實踐性強,是優質的校外資源。在校長張國舉的統籌溝通下,港灣路小學和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所簽訂《校外勞動教育活動實踐基地合作框架協議》,共同開展校外勞動教育活動實踐基地共建工作,成為管城區首個掛牌單位。2021年12月23日,在管城區課后服務聯盟成立暨首批課后服務聯盟授牌儀式上,張國舉分享先進經驗,為管城區中小學探索“雙減”新模式,提供了重要借鑒和參考。在活動基地,學生先后進行了《小葡萄大世界》《認識獼猴桃》《草莓的世界》《果實采摘》等實踐活動。很多家長表示孩子的作業少了,能夠走出去,動手實踐的機會多了,親子關系更加和諧。港灣路小學被評為鄭州市實踐教育先進單位。
立德樹人、不忘初心。港灣路小學將秉承“為每一位兒童守望幸福的港灣”的辦學理念,踔厲奮發、凝心聚力,向著老百姓滿意的美好教育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