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管城區乘勢而上、篤定前行,不斷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骨架路網快速拓展,市政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環境不斷優化……其中,城建交通行業發展“含金量”成色十足,以完善基礎設施、優化行業管理等舉措,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以高品質城鄉建設繪就宜居宜業的美麗畫卷。
完善基礎設施,補齊城建交通發展短板
十年來,管城恪守“為民”宗旨,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以人民滿意度為標尺,著力補齊城建交通發展短板。推進南部路網建設,打通斷頭路、實施道路綜合改造、增加停車位……一項項溫暖人心的“民生套餐”相繼出爐,一件件得民心、順民意的實事好事落到實處,共建共享、為民惠民,從藍圖目標變成身邊現實。
交通路網加速度,建設魅力管城
城建局積極推進南部區域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在南部區域建設“三縱四橫”的南部路網,通車總里程31.5公里,新建5座跨河橋梁、2個下穿鄭西高鐵和2個下穿京廣鐵路隧道,總投資超10億元,全面改善了南部區域交通落后面貌,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實現了農村向城市、農民向市民的轉變,完成“域內暢通、域外連通”的工作目標。
同時,支線路網建設也在推進中,相繼建成道路76條,通車里程達88公里,有效完善城區路網結構,打通城市“微循環”,促進了城市交通體系的不斷完善和升級。
重點項目提品質,建設宜居管城
在項目改造方面,城建局完成了航海路、未來路、城東路、紫荊山路等10條市級主干道,以及順城街、平等街等27條區級支線道路的提升改造,改造長度約59公里。按照“兩優先、兩分離、兩貫通、一增加”改造原則,增加道路綠化分隔帶,連通行道樹樹穴,增設行人過街設施,打通影響行人、非機動車通行的障礙物,有效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與此同時,新建改建天橋3座,并加裝直梯扶梯等無障礙設施,保證人民群眾出行安全便捷;新建商頌廣場、中儲公園、紅旗廣場、鄭新公園、紫荊公園等公園綠地24處共48萬平方米,為廣大群眾打造宜居宜樂的休閑場所;新建改建公共衛生間7個、座椅及花池坐等523個,道路功能與城市管理同步提升,進一步提高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民生福祉暖人心,建設溫暖管城
城建局一方面打通了尚莊路、德風街等18條斷頭路,包括5條市級“斷頭路”和13條區級“斷頭路”,總建設里程7.7公里,解決了部分居住區、學校周邊群眾出行困難的問題,推動了城市擴容提質。
另一方面,城建局相繼完成X015鄭尚線綜合升級改造、鄉道Y018席安線改建工程等20余公里農村公路新建改建,持續開展農村公路路容路貌專項整治,逐步解決群眾關心的人居環境痛點難點,全力助推鄉村振興。
優化行業管理,開創城建交通行業發展新局面
十年來,管城區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前瞻宏闊的“大寫意”,畫好針走民心的“工筆畫”,不斷深化城建交通行業管理體制改革,堅持常態推進、制度規范、細節管理,行業服務品質大幅提升,綠色建筑、綠色物流快速發展,行業集聚集約發展逐步顯現,日常管理制度逐步科學細化,不斷開創城建交通行業發展的新局面。
用綠色基底涵養管理,推動行業發展提質增效
在推進綠色建筑行動中,城建局切實轉變城鄉建設模式和建筑業發展方式,新建公共建筑、政府投資公益性建筑以及保障性住房項目全部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實現了全區“禁粘”“禁實”(禁止使用黏土墻材制品和鄉鎮禁止使用實心黏土磚),使建筑節能和墻材革新工作落到實處。
同時,城建局還開展了黃標車治理和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淘汰工作等專項工作,完成了255輛新能源車輛替代柴油車輛進行運輸作業,推動了管城區交通運輸業綠色高效發展。
用科學理念強化管理,促進行業監管扎實有效
管城區區域內112個智慧化工地建設,城建局嚴格落實“6個100%”要求和精準管控“45條”措施,加大技防力度,加強重點區域、重點部位、重點時段、重點環節管控,持續抓好建筑工地揚塵治理,努力打好生態環境立體改善攻堅戰,今年1-6月份,建筑工地揚塵PM10指數同比下降4.9%。
城建局還指導交通運輸企業引入動態監控等現代化工具強化對駕駛人管理,提升了管理的科學化、信息化水平,鼓勵貨運和貨運站場企業向園區聚集,通過兼并重組、強強聯合,擴大產業規模,提升交通運輸企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用優化服務促進管理,推進行業改革落地生根
城建局堅持以優化服務促進管理,在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時,構建起一套符合工作實際的科學、便捷、高效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體系。通過提前介入,提供預審服務,優化對接工作,實現項目建設落地即開工;優化流程,縮減審批時間;通過實戰演練,與部門之間密切溝通,減少審批環節的“堵塞梗”。
與此同時,城建局推行承諾制,容缺審批,積極組織項目建設單位開展承諾制事項試點工作,將容缺和承諾事項清單化,進一步將監管理念由“事前審批”轉為“事中事后監管”;設立綜合服務窗口,推行“前臺綜合收件、材料內部流轉、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服務新招式,手把手幫助企業了解審批要求,快速通過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