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活力社區,高樓林立;這是一片未來社區,人才遍地;這是一片幸福社區,一項項民生實事得到切實落地……十年篳路藍縷,十年快速發展,十年改革創新,南順城街社區不斷落實民生政策,加快老舊小區改造,為社區創新植入文化元素,一片宜居宜業的社區正在向我們走來。
科學制定改造方案,居住環境大幅改善
“以前行走的是泥土路,又窄又不平,下雨都是大水坑,現在都是混凝土硬底化。以前住的都是磚瓦房,下大雨還擔心屋頂會漏水,現在社區都是一片整齊漂亮的樓房,居住環境得到了大改善,可以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76歲的南順城社區居民田小琴說,回遷后的社區居民住進了規劃整齊、環境優美的小區,社區內及周邊配套商鋪、幼兒園、小學、老年人活動中心等一應俱全,水電、燃氣、暖氣等也鋪進了每戶居民的家中,整個小區還有專門的物業公司管理。
樓院改造期間,社區科學制定方案,從安全問題、環境治理等方面,實行長效管理機制,構建社區黨組織、業主委員會、樓棟長的社區治理體系,組織工作人員、保潔人員、黨員志愿者定期對小區院內堆積的居民日常廢棄的雜物進行清理、統一堆放。
發揮黨員志愿者的積極性,每日輪班監督小區內廢棄雜物的亂堆亂放,指導居民到統一安放地點進行堆放,后期統一清理;工作人員每日對施工單位施工過程中材料的運輸、堆放進行督查,督導施工方對建筑材料分類、有序地堆放,統一堆放建筑垃圾,及時清理,需要存放的施工材料及建筑垃圾統一使用防塵網進行覆蓋,確保施工期間,小區環境衛生的整潔有序。
引進物業管理,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老舊小區改造結束后,管理問題也讓工作人員操碎了心,經過協商討論,社區決定引進物業管理。社區安排工作人員對進駐物業公司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前期在樓院給居民講解和宣傳,通過入戶走訪分發民意調查表、微信群宣傳等手段,充分了解了居民對樓院管理的真正需求,讓居民看到社區為改善小區環境所做的工作,把居民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排除居民的顧慮,取得了居民對社區的信任。
為了讓居民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改變之前小區垃圾無人清掃、無夜間照明、經常有物品和車輛丟失等現象層出不窮的問題,在宣傳的同時召集小區業主、黨員、積極分子與物業面對面交流,協調物業采取讓居民“先嘗后買”的方式,物業進駐之后小區環境得到了質的提升,并解決其歷史遺留問題,最終還是要通過物業改造老舊小區的配套公共設施,從而改善小區環境,促進物業管理服務實施到位,最終提高居民幸福指數。
從群眾急難愁盼事入手,南順城街社區始終堅持把解決民生突出問題放在首位,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切實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10年的發展歷程,南順城街社區的變化可以說是管城經濟社會騰飛發展的一個縮影,不僅表現在居住環境的改善、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還體現在了社區對民生、教育、社會治安、社區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關注。南順城街社區也將繼續秉承為民服務的初心,砥礪前行,不斷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