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上的論述中可知中醫講的腎既概括了實質器官的腎臟,也代表了其它部分組織器官的功能,包括心、肺、肝、脾、膀胱、神經以及男女生殖器官的功能,故有腎陰虛,腎陽虛,肝腎陰虛,脾腎陽虛等等說法。并關系到能量代謝、呼吸及骨骼系統的功能,范圍十分廣泛,功能極其重要,進一步肯定了“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的說法。腎能發揮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依賴于腎中所藏的精氣。正如《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說:“女了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始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搞;六八,陽氣衰竭于上,面焦,發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發去。”這段論述詳細說明了機體的生、長、壯、老、已的自然規律,與腎中精氣的盛衰密切相關。在幼年期,腎中精氣逐漸充盛,出現了齒吏發長的生理現象,隨著腎中精氣的不斷充盛,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了一種促進性腺發育成熟的物質,稱作“天癸”,于是男子就產生精子,女子就按期排卵,月經來潮,性腺的發育漸趨成熟,具備了生殖能力,人也進人了青春期。以后,隨著腎中精氣的由盛轉衰,天癸的生成亦隨之減少,甚至逐漸耗竭,性功能逐漸衰退,生殖能力亦隨之下降,以至消失,人也就從中年轉入老年,逐漸機能衰退走向死亡。
然而現代大多數人都作息不規律,熬夜,精神壓力大,飲食不節,從而出現疲倦乏力、精神不振、黑眼圈、發際線日漸上移;腰膝酸軟,牙齒酸軟,不耐寒熱;尿頻、夜尿增多,女性婦科問題不斷。其實這都是對人體腎氣消耗的表現,不得不重視。
因此,中醫提出“腎為生命之根”的理論,對于益壽保健和延緩衰老的實踐是很有指導意義的。如早睡早起,勞逸結合,調整心態,適當鍛煉如八段錦,適當進補滋補肝腎食物,如枸杞子、黃精、熟地、巴戟天等,可以起到補益肝腎的作用。其次秋冬飲食宜運脾進補,正所謂“虛則補之,寒則溫之”,溫補脾陽,多吃溫性運脾食物,如粳米、蓮子、芡實等,或食雞肉、魚肉、蝦等。也可以選用有健脾益氣固腎作用的五寶茶,其黑枸杞、覆盆子、黃精可以氣血雙補、益腎固精;而人參、山藥、紅棗則健脾益氣;兩者相得益彰,脾胃先后天同調,可以有效緩解一天的疲勞,恢復人體精力。
作者: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劉浩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