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李政來說,過去的23年是彌足珍貴的,也是難以忘懷的。
這位漯河市臨潁縣南街高中的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深耕一線、提高技術、愛生如子,不僅收獲了諸多榮譽,更實現了自己和學生的共同成長。
他說,愿做一支紅燭,在三尺講臺上燃燒,照亮每一位學生前行的道路。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李志遠 受訪者供圖
23年如一日,精研業務,讓他榮譽滿身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對學生來說是這樣,對教師來說更是如此。
13年來,李政始終堅持學習,從一名普通化學教師,成長為南街高中教學副校長、河南省優秀教師。
2020年10月,李政通過遴選,成為漯河市臨潁縣唯一一名“中原名師培養對象”,被選送到華南師范大學學習,其間根據省廳要求成立了中原名師培育對象個人工作室。
他先后有十多篇論文在雜志上發表,獲得臨潁縣第一屆名師、市級優秀班主任、市級優質課一等獎、市級德育先進個人和德育先進工作者,河南省骨干教師、河南省名師等榮譽。
所主持的兩項省級課題均已立項。2004年代表漯河市參加省優質課比賽并榮獲一等獎。
這些榮譽的背后,是李政默默的耕耘。
他始終認為,教學相長是教育原則,更是身為教師的基本準則。
“教材在變化,學生在變化,作為教師更要積極主動地感受變化、適應變化、擁抱變化。”李政說,“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推陳出新,不斷用新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學目標。”
成績只是過去的軍功章,取得榮譽后的李政卸下領獎臺上的光環,回到平時里勤勉學習的狀態,依然選擇苦讀深思勤練,不斷深化和提高內功。
更難能可貴的是,李政深深知道,教師這份行業,需要薪火相傳。
同事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他不僅熱心地關心幫助,而且特別關注青年教師的成長。
在學校青年教師結對培養活動中,他總是率先垂范,做示范課、聽課指導。
尤其在成立了中原名師個人化學工作室后,他積極利用工作室這個平臺,開展讀書學習活動、教研活動,以及各種培訓學習活動,讓更多的成員受益,在專業上得到了快速提升,為學校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后盾。
在李政的幫助和指導下,他的工作室成員中多人先后榮獲市級名師、省級骨干教師等榮譽。
愛生如己子,關懷備至,讓他收獲碩果
一位好的教師,是學習上的引路人,更是人生的引路人。
踏踏實實地工作、用滿腔真心育人,這是李政最真實的工作寫照。
高中年齡階段的學生叛逆心理強,溝通難,厭學情況普遍等。
但是李政對每個學生不離不棄。
他利用班會給學生做心理疏導,用正能量的事例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激勵學生建立目標提高學習動力,不少學生在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后又回到母校看望李政,感謝他為當年迷茫不羈的自己指引了正確的人生方向。
在很多學生的眼中,李政是嚴父,同時也是“慈母”。
從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到高考考場,再到高考成績出來,他一路相隨,為學生做好人生的導師。
無論在年級工作上還是德育工作上,他都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并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
無論工作多么繁忙,他從不耽誤備課、上課,經常為了上好一節課備課至深夜。
他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提出了互動體驗化學的教學主張,根據化學學科特點,做好課堂互動體驗,讓學生在互動體驗過程中成長,充分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在他的引導下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不斷的努力,他指導的學生在化學競賽中屢屢獲獎,讓學生不斷得到鍛煉與肯定。
此外,李政還經常自掏腰包,為家境困難的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在他的班上,曾有一名學生因家庭原因被迫“輟學”:家長要求孩子外出打工。
李政了解情況后,當天冒著大雨、踩著泥濘,徒步到學生家里進行家訪。
李政以談心的方式和學生的父親談心,用自己的人生經歷舉例子,強調改變家庭命運的只有孩子的努力學習,唯有知識才是改變命運的橋梁。
最后,李政許諾剩下的2年由他資助孩子上學,從而減輕學生家里的經濟壓力,其父親才同意讓孩子繼續返校學習。
經過2年的不懈努力,這名學生順利考入了理想的大學,畢業后在一家石油國企上班,徹底擺脫了貧困,也改變了自己和家庭的命運。
23年的從教道路上,李政兼任班主任11年,先后帶過4屆高三級畢業生,多次被上級主管部門評為“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優秀德育工作者”和“優秀資助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