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行癥,又稱夢游癥,俗稱“迷癥”,因其在睡眠中突然下床行走,呼之沒反應,有時候患者還會做出自傷或傷人的行為,使人們對其產生恐懼的心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揭開睡行癥的神秘面紗。
睡行癥的本質是一種覺醒障礙,是睡眠和覺醒現象同時存在的一種意識改變狀態,即患者行為上處于覺醒狀態,出現一些無目的動作或下地行走,包括反復搬東西,進食或離開臥室,偶爾還會走出家門,面臨受傷的危險,同步腦電圖檢測患者卻處于慢波睡眠期,并在睡行癥發作時腦電圖表現為超同步化的慢波節律,而不是與行為覺醒同步的腦電覺醒圖形,因此睡行癥患者在發作時往往呼之無反應,且通常無法回憶事情的經過,如果強行被喚醒,還會出現短暫的意識模糊或行為紊亂。
睡行癥主要發生在兒童時期,通常在青春期消失,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可能是睡行癥發生的原因,促發因素包括睡眠剝奪、發熱或過度疲勞,避免上述的促發因素可以減少睡行癥的發生。睡行癥常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如果父母一方有睡行癥,兒童患睡行癥的風險增加45%,如果父母均有睡行癥,兒童患睡行癥的風險增加60%。部分兒童發生睡行癥與心理社會因素相關,如日常生活不規律,環境壓力,焦慮不安及恐懼情緒;家庭關系不和,親子關系欠佳,學習緊張等與睡行癥的發生也有一定的關系。
臨床上睡行癥的發作需與癲癇的精神運動發作和自動癥進行鑒別,同步睡眠腦電圖是否出現癲癇樣放電可以對兩者進行鑒別。
睡行癥的治療以預防傷害為主,當患者發生睡行癥時,應引導他回到床上睡覺,不要喚醒他,隔天早上也不要告訴或責備,否則會造成患者挫折感及焦慮感。注意患者的臥室及其活動線路上勿放危險物品,以防意外,發作頻繁者也可適量應用安定類或抗抑郁類藥物以減少發作。同時也可以對患者進行心理治療,以緩解其內心深處的壓力,解決其內心深處所存在的矛盾和沖突。
總之,我們只有科學地了解和預防治療睡行癥,才能有效減少睡行癥的發生,并將其傷害降到最低程度。
(河南省精神病醫院 段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