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年輕人擁入地鐵沿線商圈,城市充滿青春朝氣
有了地鐵,大學城不再是一座城,而與整個鄭州有了鏈接。對于鄭州東西兩座大學城的學生而言,有了地鐵1號線,二七商圈、CBD都是“校門口”的商圈。
“之前沒有地鐵,我們會覺得市中心很遙遠,把去市中心戲稱為進城。”在鄭州大學讀研二的王丹介紹,學校雖然通公交車,但公交車一來路上擁堵二來車廂內擁擠,同學們沒啥大事都不愛“進城”。地鐵開通后,目前在鄭大各個校門口都可以坐到地鐵,到鄭州火車站大約40分鐘,感覺瞬間拉近了空間和心理上的距離。王丹說,不管去大衛城還是去丹尼斯七天地,對他們來說就是多坐幾站地的差別。
2014年,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的丁子南讀大一,地鐵1號線開出“愛情專列”,她和同樣熱愛攝影的學長專程坐了這趟地鐵,一路拍照。到了紫荊山,家住成都的她第一次嘗到了胡辣湯,“好喝,后來我經常坐地鐵到紫荊山,必喝胡辣湯”!
7年前,大學畢業的桑桑(化名)定居鄭州曼哈頓廣場,那時候,曼哈頓廣場的住宅區剛剛建成,樓下雖然有不少店鋪,但不像現在這么多樣,且主要是附近居民消費。如今,地鐵1號線的成熟運營,讓曼哈頓商圈迅速成長,出了燕莊站就是商場、電影院、各色飯店等,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到這里覓食、消遣。吃完巴奴的火鍋,再買一杯奶茶邊走邊喝,周末就這樣邊逛邊吃地過去了。
“以前出行不便,坐摩的多,很多摩的師傅都認識我了。”桑桑說,自從開通地鐵線,她多數乘坐地鐵出行,偶爾遇到相熟的摩的師傅,就相視一笑,貓身鉆進地鐵站了。
聯通商圈
地鐵與商圈相互成就,商業發展愈加年輕化、健康態
地鐵1號線,串聯起了碧沙崗、二七廣場、人民路、紫荊山、CBD、鄭州東站六大商圈。地鐵還未開通前,業界就預測地鐵將帶動沿線商圈的繁榮。
談起地鐵的影響,二七商圈感觸最深。二七商圈因火車站而興,也因火車站而衰落。隨著鄭州的發展,二七商圈曾經的交通從優勢化為劣勢,而隨著地鐵的開通,二七商圈則又重現活力。
原德化新街規劃建設參與者、現中鐵七局鄭州中央商務區建設指揮部工作人員張建說,德化新街就是由于地鐵的開通,使得商業街和地鐵實現了無縫對接,帶來了巨大的人流量。地鐵的開通使得輻射面擴大,通過增大時尚元素和潮流元素,輻射無車一族或者上班白領前來消費。
張建說,在一開始的評判中,他們考慮到便捷地鐵是否分流人群到新興商圈。后來他們發現商圈也存在城市記憶,不少人對二七商圈有感情,地鐵的開通反而更加鞏固了傳統商圈的地位。
不僅是曼哈頓商圈、二七商圈。根據鄭州地鐵對今年增長的進站客流情況的分析,今年客流量增幅最大的車站為鄭州東站。這說明鄭州東站所發揮的聚集效應正日益凸顯,東站商圈正在崛起之中。
地鐵對沿線商圈的帶動作用,不言而喻。其實早在地鐵開通前,不少資本就已圍繞地鐵沿線商業地產展開布局。河南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宋向清說,他們每年會對二七商圈進行調研,也對地鐵沿線的商圈進行走訪。鄭州擁有地鐵的四年時間內,對沿線商圈帶來巨大影響,他表示,未來的地鐵沿線商圈布局會更加合理,密度也會越來越大。
乘客們的地鐵記憶
鄭大研二學生王丹:我曾經在地鐵1號線上遇見過一個老人,他拿著圓珠筆和白紙,安安靜靜坐在車廂里,為往來的乘客畫畫,那天我剛好坐在他身邊,他就幫我畫了一幅。聊起來,這位老人獨居,家就居住在地鐵1號線沿線,有了地鐵后,他就常帶著畫筆和畫紙來回坐著地鐵,為乘客畫像。我想,老人在地鐵上收獲的是熱鬧和溫暖吧。
河師大葛源:我在外讀書家在鄭州,也會坐地鐵。一次,在地鐵上碰到一個還不會說話的小朋友毫無預兆地“噓噓”了,之前在公交上也碰到過類似情況,有些媽媽可能就直接走人。但地鐵里遇到的這位年輕媽媽卻把孩子放好在座位上,翻出包里所有的紙清理地面,擦完了還呼扇自己的大衣把地面扇干。我不常坐地鐵,不知道這樣的情況是否常見,但是真心覺得很棒!
鄭州師范學院徐機智:地鐵上適合聽歌、玩游戲。有一次我在地鐵上看到一個哥們兒在玩“王者榮耀”,一時技癢,上前切磋起來,聊嗨了,還互相交流了游戲攻略。下了地鐵,有收獲滿滿的感覺。
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余澤浩:第一次到學校報到,之前查的攻略是有地鐵到,然而我坐反了……難忘的記憶,但我知道肯定不止我一個,有同樣經歷的請贊我。
網友“籬笆旁的小薔薇”:地鐵開通那年,我剛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記得那年冬天地鐵開通,第一次坐地鐵的我,在燕莊站穿著紅色羽絨服舉著地鐵卡留了念。四年間,我漸漸地為人妻為人母。從一個人乘地鐵,到兩個人乘地鐵,再到三個人乘地鐵,每次乘坐都是那么親切,像一直陪伴的老朋友。
影響樓盤
拉動剛需是好手,“開拓疆域”是主力
地鐵1號線開通后,客流的“潮汐”特征十分明顯。早高峰期間,西區的幾個站點,進站客流達到頂峰;晚高峰期間,鄭東新區的幾個站點,進站客流達到頂峰。在西區居住,在東區上班,成為不少市民的選擇。
隨著地鐵線網的不斷完善,沿線的房產也受到一定影響。“地鐵1號線開通前后的漲幅其實并不明顯,但從它開始修建的時候沿線樓盤都在慢慢漲。讓我說,地鐵對于樓盤價格的影響呈‘慢牛’走勢。”聊起鄭州地鐵四年來給鄭州樓盤帶來的變化,在西區一家房屋中介公司當了近3年店長的資深中介黃先生這樣的表述。在他看來,地鐵的修建周期決定了它對樓盤售價的影響不會呈“爆發性增長”的態勢。
他還說,“地鐵沿線”無疑是一個樓盤對外銷售時的賣點,尤其是對剛需一族而言,上、下班通勤的成本與便捷度將成為其購買住宅的決定性因素,但隨著住宅品質、檔次的提升,地鐵對其銷量與價位的影響也會持續降低。“這就好比棉紡廠生活區內老房子的住戶在掛出二手房時往往會強調自己是‘地鐵房’,相信北龍湖的樓盤即便通了地鐵,也應該不會打出類似口號。”他說。
除去影響周期,在另一些中介從業者看來,地鐵對樓盤的影響還呈現出了“階段性”的特征。“地鐵1號線時很狂熱,地鐵2號線時較平淡,估計5號線會再掀小高潮,而后面估計就徹底趨于平淡了。”曾在鄭州東、南、北三區域從事過房屋中介工作的方女士告訴記者。
“要說地鐵對地產的貢獻,我覺得并非它改變了‘個盤’,而是盤活了區域。”資深地產人士王先生對記者說,縱觀鄭州地鐵四年來的發展,西開發區、花園路至連霍高速以北片區、新鄭龍湖片區都可稱為地鐵“開拓疆域”、使周邊樓盤“雨露均沾”的典型力作。“單就地產而言,1號線西延對西開發區的利好不亞于幾所大學帶來的影響;2號線的開通更是讓此前只是不溫不火的南龍湖有了漲價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