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校畢業人數再走新高,就業工作面臨的形勢依舊復雜嚴峻。但與此同時,不少企業仍面臨“招工難”“用工荒”等問題。
該如何緩解這一結構性矛盾,在促進畢業生就業的同時,解決企業用人問題呢?日前,有著兩年“校企聯姻”的維塔士上海工作室和黃淮學院又進行了育人新嘗試。
提升職業競爭力,需有針對性的培養人才
“恭喜各位獲獎學生。”隨著一聲聲祝賀,“V來之星”3D美術大賽暨獎學金頒獎儀式在黃淮學院落下帷幕,而此時,有關黃淮學院和維塔士上海工作室新的“校企合作”新思路才剛剛起步。

“希望通過校企合作,提高行業高技術人才占比、提升企業人才的創新能力。我們學校可以和企業合作,采取訂單式精準培訓,為企業輸送所需人才。”說起與維塔士上海工作室開展的校企合作項目,黃淮學院動畫學院副院長李峰用了兩個字概括:緣分。
李峰稱,在開展校企合作方面,他們學院前期也做走過一些彎路,比如早些年的校企合作會將“最后一公里”完全丟給企業,或者學生去參加社會上的對接“一公里”定制班,可后來發現,這種彎路的行走,讓企業沒有真正獲益,企業的用人標準得不到呈現與規范化,也就是企業的用人標準,與高校人才培養的標準在兩條線上。
“我們在不停地與企業對接,將校方與企業打通,為企業培養和輸送他們真正需要的人才。”在這一過程中,全球領先的視頻游戲開發公司、數字創意產業主力軍之一的維塔士就進入了專業人士李峰的視野,“對于育人單位來說,我想要給我們的學生找到一個平臺,我們不想讓孩子們走彎路,想給他們指明一條正確的道路。”
李峰找到維塔士上海工作室,而此時,維塔士上海工作室總經理王維維也早有與黃淮學院建立校企合作的意圖,于是一拍即合,從2020年開始,黃淮學院就開始與維塔士建立合作,結合市場導向,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更注重學生的實踐技能的鍛煉,來提升學生的職業競爭力。
以賽促學,為高校提供可復制的育人新模式
維塔士上海工作室和黃淮學院的校企合作,主要是針對游戲美術類的人才培養。
據王維維介紹,目前黃淮學院已和維塔士上海工作室開展了兩年的共建課程,也就是將企業的標準直接納入課程體系,拿企業的標準來培養學生,讓學生最大程度受益。
“兩年間有20多位學生加入維塔士的實訓班,目前在職的有12位黃淮學院的學生,并且學生的學習能力都不錯。”王維維直言在與黃淮學院兩年多的校企合作中收獲頗豐,“黃淮學院是我們所有校企合作里深度合作探索的第一家高校,也是我們目前唯一展開獎學金項目的高校。”

王維維所說的獎學金項目,就是“V來之星”3D美術大賽,即通過比賽的方式在學校選拔行業技術人才,設置“V來之星”獎學金計劃,而此項目也正是維塔士上海工作室和黃淮學院想要實現的“以賽促學”模式之一。
王維維稱,校企合作是一種“雙贏”模式,通過校企合作,企業與高校在行業信息和資源上共享,學校通過企業提供的與行業接軌的技術知識來提高學生的能力,企業也能在其中發現和定點培養更多符合行業需求的人才,讓學生在校所學與企業實踐實現有機結合,實現高校和企業的優勢互補,節約教育與企業成本。
“黃淮學院是我們目前第一家打通了全部合作流程的學校,從前期的課程共建到協同授課,再到打分考核,包括獎學金項目,后面定向的招聘進實訓班,如果實訓班考核合格,進入維塔士全職就業。”王維維表示,維塔士將繼續加強與高校合作,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等方面,共建一批高質量可復制化的合作模式。
“整個行業人才的素養素質提高了,整個行業的發展起點都會高,同樣也會推動高校的變革,這樣大家會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而這些也是維塔士社會責任的一部分。”王維維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