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李志遠
時值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4月4日,鄭州市管城回族區第二實驗小學開展了“梨花風起正清明,躬身勞動我最行”的勞動實踐活動。
活動中,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用卡紙、廢舊吸管等材料制作了風箏,還有的同學自己親手制作了菊花。
一只只美麗的風箏、一朵朵淡雅的菊花向烈士表達著深深的哀思。
清明節既是追思祖先的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前后,種瓜點豆”。
五年級的同學們紛紛行動起來,他們利用班級植物角精心養育綠植,美化班級生活,有的同學們在班會上分享自己所帶綠植的習性,交流種植經驗。
五四班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學校的“種植園”觀察了解草莓的生長情況。
五六班的同學們還搜集整理了關于清明節風俗習慣,在中隊活動課上小組分享自己搜集來的資料,對比交流南北方清明習俗的不同,接著又通過視頻觀看青團的制作過程,一起品嘗在家制作的青團,感受南方清明食物的特色。
本次活動,闡釋了該校“智行勞動”的育人理念,以“勞”育人,以“勞”樹德,學生既了解了“節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又傳承了農耕文化,增強了文化認同,堅定了文化自信,讓兒童在勞動體驗中感受幸福,在勞動收獲中快樂成長。
五五班張晨昔同學開心地說:這次勞動實踐活動,不僅讓自己對傳統節氣清明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自己在制作風箏的過程中也體驗到了勞動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