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很少有如此繁忙的元首專機。
5年來,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坐專機,完成29次出訪,飛行57萬多公里,累計198天,遍及五大洲、57個國家及主要國際和區域組織。習近平主席的世界足跡,勾勒出一條縱橫寰宇的外交軌跡,編織起一張遍布全球的伙伴關系網。
從頂層設計到深耕細作,習近平主席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不斷前行,在紛繁世事中維護中國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在國際變局中貢獻中國方案、中國主張,不斷提升中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取得全方位、開創性的歷史成就。
舉世矚目的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出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外交作出頂層設計,明確奮進目標,開啟嶄新篇章。
風塵仆仆的腳步,不辭辛勞的奔忙,兼濟天下的情懷,重情講義的品格。跟隨習近平主席5年來的全球足跡,世界得以親近中國、讀懂中國,進而更加深切體悟到一個大國邁向民族復興的夢想與執著、推動人類進步事業的智慧與擔當。
合作共贏走新路
——拓展“朋友圈”,為“國際關系向何處去”提供中國答案
國家之間如何相處,人類數千年求索不止;全球化時代,國際關系向何處去,時代之問在等待解答。
2013年3月,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后首次出訪,首站俄羅斯。在這里,他首次提出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這一重要主張。
5年來,習近平主席6次前往俄羅斯,同普京總統在不同場合會晤20多次。中俄關系的發展,成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生動實踐。兩國關系歷經國際風云檢驗,日益顯示其堅韌性和穩定性,呈現出歷史的厚重感和穿透力。
基辛格把中美關系稱為21世紀“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大國關系。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原則,為中美關系行穩致遠明確了方向。
從奧巴馬政府到特朗普政府,中美關系保持總體穩定并實現平穩過渡。習近平主席同奧巴馬總統“莊園會晤”“瀛臺夜話”“白宮秋敘”“西湖長談”,坦誠交流,留下幾多外交佳話;同特朗普總統海湖莊園會晤、漢堡會晤、北京會晤,多次通話通信,為世界上這對最復雜、最重要的雙邊關系發揮了戰略穩定作用。中美“跨越太平洋的合作”是兩國人民之福,也是地區和世界之幸。
5年來,習近平主席一半的出訪指向周邊國家。他提出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倡導亞洲安全觀,在周邊塑造穩定均衡的大國關系,打造遍布周邊的伙伴關系網,不斷深化我國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互利合作格局,鞏固和擴大區域合作勢頭,積極推動解決熱點問題,為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匯聚磅礴力量。
習近平主席多次訪歐,推動中歐關系實現新拓展。2014年,他對歐盟總部展開歷史性訪問,提出打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隨著習近平主席一次次歐陸之行,歐洲人的“中國觀”正悄然改變。
中國始終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心心相印、攜手同行。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訪問非洲,提出真實親誠的對非政策理念和正確義利觀。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將中非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宣布中非“十大合作計劃”。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習近平主席3次訪問拉美,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共同宣布建立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系,正式建立中國-拉共體論壇。習近平主席倡議雙方努力構建中拉關系“五位一體”新格局、“1+3+6”務實合作新框架及中拉命運共同體。
2016年初,習近平主席在阿盟總部發表演講,提議中阿開展共建“一帶一路”行動,推動中阿兩大民族復興形成更多交匯。
5年時間,習近平主席的出訪實現對不同類型國家元首外交的全覆蓋,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引領中國外交在復雜國際格局中保持戰略主動。如今,中國已同100個左右的國家、地區和地區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關系,實現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正成為指引21世紀國際關系航向的燈塔。
全球治理探新徑
——直面大變局,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注入強大中國正能量
5年來,習近平主席本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在多邊舞臺提出一系列中國主張,以創新思維激發治理變革,以實際行動謀求共同繁榮,贏得國際社會廣泛尊重。
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首次登上聯合國講壇,深刻闡釋中國對國際秩序和攸關人類前途命運問題的政策主張,提出加強聯合維和行動、婦女發展等一系列合作倡議和舉措,闡述新發展觀,為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中國貢獻。20分鐘講話,贏得15次熱烈掌聲。
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中國為區域合作插上夢想的翅膀。在水清沙白的印尼巴厘島,習近平主席提出攜手建設開放型經濟;在秋水一色的北京雁棲湖,習近平主席提出“亞太夢想”,確立構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為建立亞太自貿區開閘啟航;在海風習習的馬尼拉,習近平主席強調“完善亞太中長期合作戰略架構”;在“花園之城”利馬,習近平主席提出亞太發展正處“關鍵當口”,應以開放謀共贏,以融合促繁榮;在綠意蔥蘢的峴港,習近平主席闡明中國發展新征程,為亞太合作共贏描繪新前景。
二十國集團(G20),全球經濟治理主平臺。在赴俄羅斯、澳大利亞、土耳其出席3次峰會后,習近平主席和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相約杭州。G20杭州峰會首次把創新作為全球恢復增長新動力,首次把創新和結構性改革作為解決世界經濟難題主方向,首次把發展置于宏觀政策協調突出位置,首次形成全球多邊投資規則框架,有力提升了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和國際影響力。
金磚國家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排頭兵。習近平主席四赴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從建設金磚國家貿易投資大市場、貨幣金融大流通、基礎設施大聯通、人文大交流的“四大目標”,到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不斷推動金磚機制走深走實。2017年9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福建省廈門市成功舉行。習近平主席提出“平等相待、求同存異”“務實創新、合作共贏”“胸懷天下、立己達人”三條重要啟示,倡導推進“金磚+”合作為金磚合作指明方向,開啟了金磚合作第二個“金色十年”的新征程。
“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這是習近平主席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鮮明態度。2015年11月,習近平主席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就推動綠色發展、改善全球氣候治理闡明主張。國際社會公認,中國為《巴黎協定》達成和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
5年來,習近平主席多次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等重要多邊會議,圍繞安全和發展兩件大事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張,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不斷前行。
習近平主席說,中國人是講愛國主義的,同時也是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胸懷的。這種視野和胸懷,秉持的不是你贏我輸的零和思維,而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追求的不是曲徑通幽的后花園,而是各國共享的百花園。中國的全球治理理念與實踐,詮釋著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諦,探索出一條與世界各國共創美好未來的寬廣大道。命運與共赴新途
——心系全世界,為人類的持久和平與共同發展繪制宏偉藍圖
有怎樣的高度,就能看見怎樣的風景。
“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擔任國家主席后首次出訪,習近平主席就向世界明確提出“命運共同體”理念。
構建命運共同體,發軔于周邊。在2013年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他寄望中國巴基斯坦命運共同體“發揮示范作用”;他贊揚中哈命運共同體“在國際上樹立了雙邊關系的良好典范”;他提出“打造牢不可破的中老命運共同體”;他呼吁中柬“結成守望相助的命運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相融相通,使周邊睦鄰友好合作結出累累碩果。
構建命運共同體,延展至區域。“中非歷來是命運共同體”“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邁向命運共同體、開創亞洲新未來”“打造中阿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共同打造好中拉命運共同體這艘大船”……習近平主席不斷推進中國同不同區域間的互利合作,將一片片希望的大陸緊密相連。
構建命運共同體,心系全世界。2015年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5點重要倡議,形成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布局和總路徑,為國際關系發展帶來新氣象。2017年1月,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習近平主席鑒往知來,倡導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和清潔美麗的世界,賦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為豐富深刻的內涵。他對人類社會發展潮流的前瞻性思考,贏得與會人士廣泛贊譽。
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在出訪期間先后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一帶一路”,在歷史厚土中孕育成長,在合作共贏中生根發芽,成為中國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
2017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與29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主要國際組織負責人共商合作大計,高峰論壇取得豐碩成果,發表了圓桌峰會聯合公報和270多項成果清單。共識更多了,方向更明了,架構更穩了,項目更實了,“一帶一路”進入全面展開的新階段,成為我國迄今向世界提供的最重要、最成功的公共產品。
美美與共筑新篇
——促進心相通,演繹“中國夢”與“世界夢”的完美交匯
讓世界更好地感知中國、了解中國,是習近平主席在國際舞臺上的又一重大貢獻。
談發展道路,習近平主席說“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談共同安全,他巧引諺語:“吹滅別人的燈,會燒掉自己的胡子。”“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始終貫穿一條紅線,就是對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對中國體制的自信,這樣的國家和民族才有未來。”烏茲別克斯坦前總統卡里莫夫曾這樣評價。
一本《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以20多個語種在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英國著名社會學家馬丁·阿爾布勞說:“這本書代表了一整套可以用于建立持久秩序的思想體系。”
習近平主席的平民情懷,于細微處暖人心。他是老兵的貼心人:特意走上前去為腿腳不便的俄羅斯援華老戰士頒獎;他是孩子們的忘年交:與澳大利亞孩子書信往來,促成充滿童趣的訪問;他是知名足球愛好者:在英國與球星阿奎羅玩自拍,到德國看受訓的中國青少年踢球,在阿根廷愉快地接受印有他名字的10號球衣;他念故重情,會見老撾奔舍那家族友人,重溫跨越半個世紀的同窗情,履諾前往澳大利亞看望已故老友培根的家人;他不忘根本,走進哥斯達黎加咖啡農戶家中,自信地談起自己的農民經歷……
無論是身著中式禮服出席荷蘭國宴、向世界衛生組織贈送中醫針灸銅人,還是在秘魯向人們講解秦陵兵馬俑,習近平主席以深厚的文化底蘊、開闊的文化視野、堅定的文化自信行走各地,展現中華文明的恒久魅力,塑造當代中國的優雅形象。透過習近平主席的一言一行,外國民眾更加親近中國、喜愛中國。
5年來,習近平主席的世界足跡跨越萬里,行遍全球。不忘初心的使命擔當,重信守諾的風范品格,協和萬邦的價值信念,以民為本的仁愛情懷,兼濟天下的開放胸襟,自信包容的文化氣度,天下大同的理想追求——這是元首外交的魅力,更塑造著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風格與氣質。
時序更替,夢想前行。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美畫卷正鋪展開來。為了更美好的中國與世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將以更遠大的目光、更恢弘的格局、更從容的氣度,開啟新的壯闊征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據新華社北京1月2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