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楊琨 通訊員 吳亞楠 龔建原
恰逢520,計量人也想表個白。5月20日是第24個“世界計量日”,關系到千家萬戶電表電費的計量工作,真實的工作狀態是什么樣的?今天讓我們走進一家供電公司計量班,揭秘計量助力供電服務現代化的實踐和探索。
20萬電表咋管理?
今年5月初,國網鄭州航空港區供電公司的電表數量突破了20萬,這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節點數字。
作為這20萬電表的管理員,國網鄭州航空港區供電公司計量及采集運維班班長趙恒帶領班組成員,不斷鉆研業務,提升專業技能水平,以嚴謹的態度、公平公正的理念,力保每一塊電表走準走正。

趙恒所在的班組主要負責鄭州航空港區內各類用戶電能表計的維護與信息采集工作,其中包括富士康、機場等重點企業。2018年,他憑借過硬的專業技能成功競聘計量及采集運維班班長,責任和壓力隨之陡增。面對新增業務多、工作強度大等困難,班組從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抓好統籌管理。對內方面,及時探索管理新模式,采用清單化作業管理,進一步拆解工作流程,規范作業流程,努力確保計量工作“零差錯、零缺陷”。
外出工作時,每位班組成員攜帶需計量工作現場作業卡,嚴格落實九條注意事項開展工作,如核對資產編號與裝拆單是否一致、多套資產需一一核對分組情況等。這張小小的卡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進一步提升了計量工作的標準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有力地支撐了電力精準服務,同時服務于政府決策、監管、用電安全等業務,助力實現電能計量精益管理。
用戶疑問這樣答
在做好內部流程標準化管理的同時,趙恒和班組成員們還很注重與用戶溝通。通過常態化開展計量知識普及活動,積極引導用戶了解計量、走入計量。

“我家電表好好的為什么要更換?換了后我們用電量會不會上升?”“智能電表和普通電表有什么區別?”面對用戶各種“麻辣”提問,他們在走訪入戶的時候耐心解答,并通過現場檢測,實打實地給用戶詳細解釋電表的操作、檢定、維護和保養等相關知識。
實際上,智能電表電源來自電表前的輸入回路,并不會增加用戶的用電量。電器老化不檢修、待機不拔插頭等等都有可能導致電費增多,所以節電的有效方法是養成良好的用電習慣,如果確實對自家電表準確度存在疑問,可以向供電部門申請電表校驗。
計量新科技、新技術日新月異,新工藝、新設備層出不窮,該公司計量班在工作中重視技術的提升和技能的學習。他們從書本上學、從實踐中學、從網絡上學,通過學習不斷破解發展中遇到的電力計量難題。
計量關系千家萬戶
在計量及采集運維班工作的經歷,讓趙恒對計量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認為,計量工作好比一桿秤,計量工作的正確性和嚴謹性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保證電力計量的“公開、公平和公正”是計量人的工作底線,不能踩更不能逾矩。
電能表上的每一個數字都關系老百姓的電費錢包,因此從事計量工作,絕不能粗心大意,工作中他們時刻警惕小事故、小差錯,盡心盡力服務好用戶。

今年2月,趙恒在給一個高壓用戶送電時,發現在電采上的數據遠超應有的電壓、電流曲線數據。這是他職業生涯中從沒有出現過的,為了破解難題,趙恒與班組成員反復排查,深入推演和分析,最終發現問題的根源,及時為用戶解決問題,保障用戶的用電安全。
在趙恒看來,計量工作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枯燥,跟電表在一起時間久了,工作樂趣也無處不在。大家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客戶解答疑問、處理問題,用精準、數字、誠信計量為電力服務提供有力保障,為公司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這就是“一桿秤”的成就感。
計量在服務國家戰略、社會民生、電網發展等方面發揮著基礎性支撐作用。回顧電表計量的發展歷程,計量檢定檢測從分散到集中,從人工到自動化,從低水平到更高標準,深刻體現了計量人對量值準確、測量精準的永恒追求,也深刻反映著工業和電能計量事業宏偉的演進與變革軌跡。
恰逢520,計量人也想表個白。5月20日是第24個“世界計量日”,關系到千家萬戶電表電費的計量工作,真實的工作狀態是什么樣的?今天讓我們走進一家供電公司計量班,揭秘計量助力供電服務現代化的實踐和探索。
20萬電表咋管理?
今年5月初,國網鄭州航空港區供電公司的電表數量突破了20萬,這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節點數字。
作為這20萬電表的管理員,國網鄭州航空港區供電公司計量及采集運維班班長趙恒帶領班組成員,不斷鉆研業務,提升專業技能水平,以嚴謹的態度、公平公正的理念,力保每一塊電表走準走正。

趙恒所在的班組主要負責鄭州航空港區內各類用戶電能表計的維護與信息采集工作,其中包括富士康、機場等重點企業。2018年,他憑借過硬的專業技能成功競聘計量及采集運維班班長,責任和壓力隨之陡增。面對新增業務多、工作強度大等困難,班組從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抓好統籌管理。對內方面,及時探索管理新模式,采用清單化作業管理,進一步拆解工作流程,規范作業流程,努力確保計量工作“零差錯、零缺陷”。
外出工作時,每位班組成員攜帶需計量工作現場作業卡,嚴格落實九條注意事項開展工作,如核對資產編號與裝拆單是否一致、多套資產需一一核對分組情況等。這張小小的卡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進一步提升了計量工作的標準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有力地支撐了電力精準服務,同時服務于政府決策、監管、用電安全等業務,助力實現電能計量精益管理。
用戶疑問這樣答
在做好內部流程標準化管理的同時,趙恒和班組成員們還很注重與用戶溝通。通過常態化開展計量知識普及活動,積極引導用戶了解計量、走入計量。

“我家電表好好的為什么要更換?換了后我們用電量會不會上升?”“智能電表和普通電表有什么區別?”面對用戶各種“麻辣”提問,他們在走訪入戶的時候耐心解答,并通過現場檢測,實打實地給用戶詳細解釋電表的操作、檢定、維護和保養等相關知識。
實際上,智能電表電源來自電表前的輸入回路,并不會增加用戶的用電量。電器老化不檢修、待機不拔插頭等等都有可能導致電費增多,所以節電的有效方法是養成良好的用電習慣,如果確實對自家電表準確度存在疑問,可以向供電部門申請電表校驗。
計量新科技、新技術日新月異,新工藝、新設備層出不窮,該公司計量班在工作中重視技術的提升和技能的學習。他們從書本上學、從實踐中學、從網絡上學,通過學習不斷破解發展中遇到的電力計量難題。
計量關系千家萬戶
在計量及采集運維班工作的經歷,讓趙恒對計量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認為,計量工作好比一桿秤,計量工作的正確性和嚴謹性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保證電力計量的“公開、公平和公正”是計量人的工作底線,不能踩更不能逾矩。
電能表上的每一個數字都關系老百姓的電費錢包,因此從事計量工作,絕不能粗心大意,工作中他們時刻警惕小事故、小差錯,盡心盡力服務好用戶。

今年2月,趙恒在給一個高壓用戶送電時,發現在電采上的數據遠超應有的電壓、電流曲線數據。這是他職業生涯中從沒有出現過的,為了破解難題,趙恒與班組成員反復排查,深入推演和分析,最終發現問題的根源,及時為用戶解決問題,保障用戶的用電安全。
在趙恒看來,計量工作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枯燥,跟電表在一起時間久了,工作樂趣也無處不在。大家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客戶解答疑問、處理問題,用精準、數字、誠信計量為電力服務提供有力保障,為公司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這就是“一桿秤”的成就感。
計量在服務國家戰略、社會民生、電網發展等方面發揮著基礎性支撐作用。回顧電表計量的發展歷程,計量檢定檢測從分散到集中,從人工到自動化,從低水平到更高標準,深刻體現了計量人對量值準確、測量精準的永恒追求,也深刻反映著工業和電能計量事業宏偉的演進與變革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