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一座城,從一棵樹了解一個人,從一個人感悟一種精神。
7月17日,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尋水溯源”尋訪紅色基因水利遺產實踐隊走進蘭考,開啟“行走的思政課”第二站,深入感受焦裕祿同志留下來的歷久彌新的精神。
初入蘭考,實踐隊員們一行前往焦裕祿紀念園。
走入園內,樹立在兩旁的泡桐樹,為炎熱的夏季帶來了陰涼。
隨著深入園內,一座高19.64米的革命烈士紀念碑映入眼簾,碑體四面刻有“訪貧問苦”、“查三害”、“解放蘭考”等字體,詮釋了焦裕祿同志為蘭考做出的貢獻。
隨后實踐隊員們前往烈士墓碑緬懷焦裕祿同志。
“緬懷焦裕祿同志的光輝業績,要追思學習他的崇高風范,弘揚傳承焦裕祿同志求實作風、奮斗精神和道德情操。”領隊教師在課程開講時向隊員們叮囑道。
參觀完焦裕祿紀念園,實踐隊員們前往焦裕祿紀念館,從書籍和影像中深入了解焦裕祿同志生平事跡。
雖然僅工作了475天,靠著一雙鐵板腳和一輛破自行車走完了蘭考149個大隊中的120多個。
展館內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一幅幅畫面,都反映著焦裕祿同志帶領人民艱苦奮斗的事跡。
看著展館內記錄著過去的貧苦蘭考與現在的幸福蘭考,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現在的美好生活,實踐隊員們更加明白了繼承發展“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對蘭考人民的重要意義。
在這里,隊員們有幸碰到了一位八十歲的老人,他親身經歷了焦裕祿同志在蘭考的工作經歷,這位老人生動地為隊員們講述著當時環境和焦裕祿故事,感受頗深。
領隊教師在課程結尾時講道:“作為水利高校的學子,不僅要堅定理想信念,更要秉承著中國共產黨人的治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