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縣治則天下安,鄉村治則國家穩。
鄭州市賈崗社區作為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的樣本,在展示鄉村歷史變遷和建設成果方面具有獨特優勢,7月21日,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外國語學院“壟上天地闊,鄉村夏意濃”實踐隊隊員走進賈崗,在當地了解村史民風、感受農業農情。
追憶似水年華,尋覓發展印記
在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交流過程中,實踐隊成員了解到:賈崗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最早可追溯到六百多年前明朝山西洪洞移民安家落戶的故事,后來隨著人員的流動和發展建設的需要,形成了現在的賈崗社區。
隨后,在帶隊老師朱天寶的引領下,實踐隊成員們來到了村史館,門口“看得清歷史,記得住鄉愁”的題字首先映入眼簾。
進入展廳后,黑白電視、馬燈、石碾、鐮刀、老式紡車……幾十余件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物件或舊照片默默訴說著老一輩人的情懷,生動展示了賈崗村的歷史人文、自然風光、鄉風古韻、時代精神等內容,讓人深深感受到賈崗村的文化傳承之美和民風思想之美。
一位實踐隊成員表示:“看著眼前的老物件和舊照片,聆聽著老師的講解,賈崗村的發展情景猶如電影般在眼前放映,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歷史‘鑒往知來’的現實意義。
據說,村史館中的老照片,都是村民們四處查資料,或是從過去的老人手中尋來的,如果沒有這些珍貴的照片,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如此直觀地感受到賈崗村的歷史變遷與社會發展呢?”
賈崗村史館勾勒著鄉村振興圖景,濃縮著過往,映照著當下,寄托著未來。
革命戰爭年代,賈崗村涌現出一批抗美援朝英雄人物,激勵著一代代賈崗人民前仆后繼、拼搏奮進;新時代,在歷屆村黨組織帶領下,賈崗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參觀過程中,實踐隊成員看到了賈崗村數十年發展變遷的真實寫照:村內建筑從原來的小平房變成了高高的自建房,村民從吃不飽到現在吃得飽、吃得好,孩子們從沒學上到如今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等等,將民意所指、民心所向的發展定位原則貫穿始終。
探源農業生產,致遠未來之路
沿著參觀路線,實踐隊成員們發現賈崗村在農業發展方面也不落窠臼、敢于創新,打破了當地將小麥作為主要作物的傳統,發展種植了水稻和蓮藕,因此當地村民經常使用能夠適應不同耕地類型的多種工具,賈崗也曾被稱為“蓮藕基地”。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當地居民帶領實踐隊成員們親身下田地觀察各類農作物的生長狀況和習性,并講解了工具使用方法;實踐隊員們在村民的帶領下,邁上了田間地頭,切身體會了耕作的辛苦與豐收的喜悅。
“在村民自家的田地里,我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瓜果蔬菜,西瓜、甜瓜、黃瓜、玉米、大蔥……村民熱情地讓我們自己動手挑選摘取成熟的瓜果蔬菜,盡管天氣炎熱、艷陽高照,但是在吃到可口的瓜果時,一切都值得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體會到了城市中所沒有的、獨屬于大自然的自由與美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快樂”,實踐隊成員笑著說道。
百年大計,以農為本;當代青年,大有可為。
在此次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實踐隊成員們深入賈崗、走訪入戶,走進一段段奮斗歷程,踏上一次次尋根之旅,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開展各項活動,為賡續鄉村文脈、賦能鄉村產業貢獻青春力量,擘畫鄉村振興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