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李守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簡稱“鄭州航空港”)再迎行業盛會!
8月9日-11日,以“物流一體化與區域協調發展”為主題的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創新大會將在鄭州航空港隆重舉行, 屆時,來自兩岸四地的500余名物流專家和業界人士將就行業熱點話題展開“頭腦風暴”與尖峰對話。
眾所周知,經過多年發展,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創新大會已成為物流界一大風向標。鄭州航空港為何能被選為此次活動的舉辦地?大會的舉行又將給鄭州航空港帶來哪些新機遇?

【大咖云集,看點十足】
重磅升級,再次起航。在原“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協同創新論壇”的基礎上,今年的活動正式更名為“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創新大會”,也預示著此次大會將推動海峽兩岸暨港澳交流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邁進。
群英薈萃,大咖云集。此次大會以“物流一體化與區域協調發展”為主題,共包括1個綜合論壇和4個平行分論壇。大會力邀內地與臺港澳地區物流界領軍人物,專家學者,企業老總等站臺,這些人的真知灼見、前沿思想亦會轉化為推動鄭州航空港經濟社會發展的硬招實招。
官方支持,媒體助力。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創新大會由中國科協港澳臺辦支持,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河南省商務廳、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管理委員會、海峽兩岸暨港澳協同創新聯盟等共同主辦,在頂端新聞、鳳凰網河南頻道等主流媒體平臺的加持下,本次大會將發出最強聲量。
搭建平臺,助推合作。本次大會的舉辦將搭建人才交流平臺、產業對接平臺,通過建鏈、補鏈、強鏈、延鏈,帶動中原地區物流業高質量發展。

【為何是鄭州航空港?】
不靠海、不沿邊,一條跑道飛藍天。鄭州航空港探索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特色化的開放發展新路徑。
2013年,鄭州航空港獲批成為全國唯一一個由國務院批復設立的航空經濟先行區。
10年時間過去,鄭州航空港一路高歌猛進,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跨越。
數據顯示,去年年底,鄭州航空港實驗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08億元,是2012年的近6倍,年均增長14.1%,“四上”企業達到600家,完成營業收入7755億元,是2012年的6.3倍,年均增長20.2%,其中電子信息產業超過5000億元,成為鄭州“一號產業”,在河南省占比達到八成。

鄭州航空港區投資促進局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在對外開放發展中,鄭州航空港具有三大“王牌”:一是,一座聯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加速形成;二是,一個聯通全球服務全國領先內陸的對外開放體系日益完善;三是,一個以臨空產業為特色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不斷壯大。
從航空+高鐵“雙樞紐”一體聯動,到建成“1+1+7”口岸體系,全面實施“7x24”小時通關機制、“提前申報”通關模式,到電子信息產業國內領先,新能源、生物醫藥、航空制造等產業集群異軍突起,再到獲批“雙創示范基地”“引智試驗區”“經營性租賃外幣結付租金”等一批國家平臺政策,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正是憑借區位、空間、經濟社會發展等多重優勢,成為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創新大會的最佳舉辦地。
【大會的舉辦將給鄭州航空港帶來哪些機遇?】
《河南省“十四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提到,圍繞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和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打造以空港型、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為引領,以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為支撐的現代國際物流中心。
“我們想通過這次會議,加強雙方的聯系。”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創新大會組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港澳臺地區的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要早于鄭州航空港,其在資本、技術、信息等方面具備先天優勢,而在資源成本、人力成本、倉儲成本等方面鄭州航空港則更具競爭力。該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大會的舉辦,能為雙方搭建溝通橋梁,達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效果。
今年7月,鄭州航空港上半年“成績單”公布: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08億元,同比增長9.6%,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躍居全省前列。鄭州新鄭綜保區上半年進出口總值1810.9億元,位居全國157個綜保區第二、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第三,成功實現“半年紅”。
相信,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創新大會的舉辦,無疑會增強鄭州航空港打造引領中部、服務全國、聯通世界的樞紐經濟高地的信心,同時也會提升鄭州航空港在國內國際航空市場中的競爭力,擦亮鄭州航空港“中國的航空大都市”的名片。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簡稱“鄭州航空港”)再迎行業盛會!
8月9日-11日,以“物流一體化與區域協調發展”為主題的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創新大會將在鄭州航空港隆重舉行, 屆時,來自兩岸四地的500余名物流專家和業界人士將就行業熱點話題展開“頭腦風暴”與尖峰對話。
眾所周知,經過多年發展,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創新大會已成為物流界一大風向標。鄭州航空港為何能被選為此次活動的舉辦地?大會的舉行又將給鄭州航空港帶來哪些新機遇?

【大咖云集,看點十足】
重磅升級,再次起航。在原“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協同創新論壇”的基礎上,今年的活動正式更名為“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創新大會”,也預示著此次大會將推動海峽兩岸暨港澳交流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邁進。
群英薈萃,大咖云集。此次大會以“物流一體化與區域協調發展”為主題,共包括1個綜合論壇和4個平行分論壇。大會力邀內地與臺港澳地區物流界領軍人物,專家學者,企業老總等站臺,這些人的真知灼見、前沿思想亦會轉化為推動鄭州航空港經濟社會發展的硬招實招。
官方支持,媒體助力。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創新大會由中國科協港澳臺辦支持,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河南省商務廳、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管理委員會、海峽兩岸暨港澳協同創新聯盟等共同主辦,在頂端新聞、鳳凰網河南頻道等主流媒體平臺的加持下,本次大會將發出最強聲量。
搭建平臺,助推合作。本次大會的舉辦將搭建人才交流平臺、產業對接平臺,通過建鏈、補鏈、強鏈、延鏈,帶動中原地區物流業高質量發展。

【為何是鄭州航空港?】
不靠海、不沿邊,一條跑道飛藍天。鄭州航空港探索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特色化的開放發展新路徑。
2013年,鄭州航空港獲批成為全國唯一一個由國務院批復設立的航空經濟先行區。
10年時間過去,鄭州航空港一路高歌猛進,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跨越。
數據顯示,去年年底,鄭州航空港實驗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08億元,是2012年的近6倍,年均增長14.1%,“四上”企業達到600家,完成營業收入7755億元,是2012年的6.3倍,年均增長20.2%,其中電子信息產業超過5000億元,成為鄭州“一號產業”,在河南省占比達到八成。

鄭州航空港區投資促進局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在對外開放發展中,鄭州航空港具有三大“王牌”:一是,一座聯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加速形成;二是,一個聯通全球服務全國領先內陸的對外開放體系日益完善;三是,一個以臨空產業為特色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不斷壯大。
從航空+高鐵“雙樞紐”一體聯動,到建成“1+1+7”口岸體系,全面實施“7x24”小時通關機制、“提前申報”通關模式,到電子信息產業國內領先,新能源、生物醫藥、航空制造等產業集群異軍突起,再到獲批“雙創示范基地”“引智試驗區”“經營性租賃外幣結付租金”等一批國家平臺政策,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正是憑借區位、空間、經濟社會發展等多重優勢,成為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創新大會的最佳舉辦地。
【大會的舉辦將給鄭州航空港帶來哪些機遇?】
《河南省“十四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提到,圍繞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和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打造以空港型、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為引領,以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為支撐的現代國際物流中心。
“我們想通過這次會議,加強雙方的聯系。”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創新大會組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港澳臺地區的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要早于鄭州航空港,其在資本、技術、信息等方面具備先天優勢,而在資源成本、人力成本、倉儲成本等方面鄭州航空港則更具競爭力。該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大會的舉辦,能為雙方搭建溝通橋梁,達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效果。
今年7月,鄭州航空港上半年“成績單”公布: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08億元,同比增長9.6%,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躍居全省前列。鄭州新鄭綜保區上半年進出口總值1810.9億元,位居全國157個綜保區第二、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第三,成功實現“半年紅”。
相信,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創新大會的舉辦,無疑會增強鄭州航空港打造引領中部、服務全國、聯通世界的樞紐經濟高地的信心,同時也會提升鄭州航空港在國內國際航空市場中的競爭力,擦亮鄭州航空港“中國的航空大都市”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