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鄒皓羽/文 受訪者供圖
從機場小鎮到樞紐之城,十年之期,鄭州航空港區煥立新城,探索走出了“不靠海、不沿邊,一條跑道飛藍天”的開放發展之路,初步建成了“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
2023年,站在新十年開局處向未來展望,鄭州航空港區將會繼續堅持“樞紐+開放”的正確道路,努力建成集航空港、高鐵港、國際陸港、公路港、數字港等“五港聯動”的樞紐新城,朝著河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建設大樞紐、發展大物流、培育大產業、塑造大都市”發展路徑,向“現代化、國際化、世界級物流樞紐”的定位奮發邁進。

與世界互通互聯,“空中絲路”先導區格局奠定
2023年是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成立十周年。十載春秋,這座被譽為“中國的航空大都市”的城市新區,實現了從機場小鎮到航空新城的華麗蛻變,成為河南高水平開放的核心增長極。
2014年6月,首班盧森堡貨航“鄭州號”順利啟航,鄭州—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線正式開通,橫貫中歐的貨運“空中絲綢之路”成功架起。2015年12月,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二期工程投入運營,成為中部地區首個擁有雙航站樓、雙跑道的機場。2022年8月,鄭州機場北貨運區建成投用,首開“保稅+空港”貨站模式,實現保稅和空港貨站功能融合,將鄭州機場年貨郵保障能力提升至110萬噸以上。
如今,已有29家全貨運航空公司聚集在鄭州新鄭國際機場,通航城市達49個,各類物資在中國和世界各地間周轉,作為內陸大省的河南得以與世界緊密相連。
據了解,截至2022年底,航空港區累計在鄭州運營的客運航空公司達到44家、客運航線214條,貨運航空公司達到32家,貨運航線44條,已經初步形成橫跨歐美亞三大經濟區、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航線網絡。電子貨運、海外貨站、空空中轉等三大試點成效持續顯現,客貨運吞吐量高峰期達到2912.9萬人次、70.5萬噸,行業排名分別上升至全國第11位和第6位。鄭州航空港貨物集疏范圍已覆蓋我國90多個大中城市,在全球物流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目前,鄭州國際機場進入雙跑道+雙候機樓+多貨站發展新階段,客貨運保障能力分別提升至4000萬人次、110萬噸。航空港區作為全國重要的國際航空物流中心正在加速形成。此外,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獲評“全球服務實踐案例”。河南-柬埔寨-東盟“空中絲綢之路”建設加快推進,即將著力打造“鄭州-金邊”雙樞紐。河南鄭州航空港“空中絲綢之路先導區”的格局已經奠定。
自獲批十年來,河南鄭州航空港十年平均增速14.1%;外貿進出口完成4707.8億元,占河南全省進出口總額的55.2%。當初的機場小鎮如今已蛻變為一座航空新城。

“十大戰略”后,港區建設加速度
2021年,河南省委工作會議提出實施“十大戰略“,其中“優勢再造”戰略要求推動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變。2022年以來,河南省委、省政府對鄭州航空港區進行重塑性改革,賦予其“現代化、國際化、世界級物流樞紐”的新定位,希望以港區的“二次騰飛”為河南開放強省建設貢獻港區力量。
整個2022年可以說是鄭州航空港區綜合交通建設大年。
6月,在鄭州機場東南6公里處,高鐵鄭州航空港站正式啟用,設計16臺32線,客運保障能力每年可達3200萬人次,我國唯一一個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型高鐵網基本成型,并通過地下、地上多條聯絡通道,將機場與高鐵站連為一體, 河南鄭州航空港正式進入航空+高鐵的“雙樞紐”時代。
9月,國際陸港航空港片區開工建設,總投資約500億元,將成為我國內陸地區功能最全、效率最高、規模最大的中歐班列集結點。同年,“三縱兩橫”(三縱即機場高速、京港澳高速、安羅高速,兩橫即鄭民高速、商登高速)高速路網、“三縱四橫”的國省干線路網體系在鄭州航空港區周邊已基本建成。
多種交通方式的積極引入投建,讓航空港區的區位優勢越加凸顯。航空港、高鐵港、國際陸港、公路港“四港一體”,構建起1小時城際鐵路都市圈、300公里高速公路覆蓋圈、800公里高鐵圈、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航空網與中歐班列國際快捷通道。2小時高鐵圈可覆蓋國內4億人口的生活和消費,2小時航空圈可覆蓋全國90%的人口和市場。明顯的區位優勢,讓港區具備了潛力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從“四港一體”到“五港聯動”,著力做好樞紐經濟發展答卷
《中國航空物流樞紐發展指數2022》顯示,鄭州航空物流樞紐發展指數緊跟上海、北京、廣州和成都,位居全國第五。另據《2022中國空港經濟區(空港城市)發展指數報告》顯示,鄭州在中國前十大空港經濟區中,綜合實力居于第八位,實現跨城市能級的超前發展。
“其實港區發展的最終目標就是要落實省政府提出的優勢再造戰略,發揮港區的交通區位優勢,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樞紐經濟先行區。”鄭州航空港投資促進局物流處處長郭萬偉說,航空港區先是有航空建設為引領,然后陸續規劃建設了高鐵航空港站、公路港、國際陸港、這是目前港區交通樞紐建設的一個體系。“國際陸港正在推進西作業區和鐵路專用線的建設,計劃明年年底前運營。”
面對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發展也要跟上步伐。郭萬偉透漏,航空港區目前正在與交通部路網中心、交通廳、管委會三方洽談,要在港區建設全國客戶數據服務中心。按照設想,未來全國的公路運輸數據都會存儲在航空港區,還會在大數據的基礎上進行數據挖掘分析,實現數據的應用價值及數字產業化。
“五港聯動”促發展,進入新十年發展黃金期,航空港區會更加堅定以“空中絲綢之路”為引領,統籌推進航空港、高鐵港、公路港、國際陸港、數字港協同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世界級物流樞紐,將交通區位優勢轉變為樞紐經濟優勢,著力打造引領中部、服務全國、聯通世界的樞紐經濟高地。
從機場小鎮到樞紐之城,十年之期,鄭州航空港區煥立新城,探索走出了“不靠海、不沿邊,一條跑道飛藍天”的開放發展之路,初步建成了“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
2023年,站在新十年開局處向未來展望,鄭州航空港區將會繼續堅持“樞紐+開放”的正確道路,努力建成集航空港、高鐵港、國際陸港、公路港、數字港等“五港聯動”的樞紐新城,朝著河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建設大樞紐、發展大物流、培育大產業、塑造大都市”發展路徑,向“現代化、國際化、世界級物流樞紐”的定位奮發邁進。

與世界互通互聯,“空中絲路”先導區格局奠定
2023年是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成立十周年。十載春秋,這座被譽為“中國的航空大都市”的城市新區,實現了從機場小鎮到航空新城的華麗蛻變,成為河南高水平開放的核心增長極。
2014年6月,首班盧森堡貨航“鄭州號”順利啟航,鄭州—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線正式開通,橫貫中歐的貨運“空中絲綢之路”成功架起。2015年12月,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二期工程投入運營,成為中部地區首個擁有雙航站樓、雙跑道的機場。2022年8月,鄭州機場北貨運區建成投用,首開“保稅+空港”貨站模式,實現保稅和空港貨站功能融合,將鄭州機場年貨郵保障能力提升至110萬噸以上。
如今,已有29家全貨運航空公司聚集在鄭州新鄭國際機場,通航城市達49個,各類物資在中國和世界各地間周轉,作為內陸大省的河南得以與世界緊密相連。
據了解,截至2022年底,航空港區累計在鄭州運營的客運航空公司達到44家、客運航線214條,貨運航空公司達到32家,貨運航線44條,已經初步形成橫跨歐美亞三大經濟區、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航線網絡。電子貨運、海外貨站、空空中轉等三大試點成效持續顯現,客貨運吞吐量高峰期達到2912.9萬人次、70.5萬噸,行業排名分別上升至全國第11位和第6位。鄭州航空港貨物集疏范圍已覆蓋我國90多個大中城市,在全球物流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目前,鄭州國際機場進入雙跑道+雙候機樓+多貨站發展新階段,客貨運保障能力分別提升至4000萬人次、110萬噸。航空港區作為全國重要的國際航空物流中心正在加速形成。此外,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獲評“全球服務實踐案例”。河南-柬埔寨-東盟“空中絲綢之路”建設加快推進,即將著力打造“鄭州-金邊”雙樞紐。河南鄭州航空港“空中絲綢之路先導區”的格局已經奠定。
自獲批十年來,河南鄭州航空港十年平均增速14.1%;外貿進出口完成4707.8億元,占河南全省進出口總額的55.2%。當初的機場小鎮如今已蛻變為一座航空新城。

“十大戰略”后,港區建設加速度
2021年,河南省委工作會議提出實施“十大戰略“,其中“優勢再造”戰略要求推動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變。2022年以來,河南省委、省政府對鄭州航空港區進行重塑性改革,賦予其“現代化、國際化、世界級物流樞紐”的新定位,希望以港區的“二次騰飛”為河南開放強省建設貢獻港區力量。
整個2022年可以說是鄭州航空港區綜合交通建設大年。
6月,在鄭州機場東南6公里處,高鐵鄭州航空港站正式啟用,設計16臺32線,客運保障能力每年可達3200萬人次,我國唯一一個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型高鐵網基本成型,并通過地下、地上多條聯絡通道,將機場與高鐵站連為一體, 河南鄭州航空港正式進入航空+高鐵的“雙樞紐”時代。
9月,國際陸港航空港片區開工建設,總投資約500億元,將成為我國內陸地區功能最全、效率最高、規模最大的中歐班列集結點。同年,“三縱兩橫”(三縱即機場高速、京港澳高速、安羅高速,兩橫即鄭民高速、商登高速)高速路網、“三縱四橫”的國省干線路網體系在鄭州航空港區周邊已基本建成。
多種交通方式的積極引入投建,讓航空港區的區位優勢越加凸顯。航空港、高鐵港、國際陸港、公路港“四港一體”,構建起1小時城際鐵路都市圈、300公里高速公路覆蓋圈、800公里高鐵圈、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航空網與中歐班列國際快捷通道。2小時高鐵圈可覆蓋國內4億人口的生活和消費,2小時航空圈可覆蓋全國90%的人口和市場。明顯的區位優勢,讓港區具備了潛力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從“四港一體”到“五港聯動”,著力做好樞紐經濟發展答卷
《中國航空物流樞紐發展指數2022》顯示,鄭州航空物流樞紐發展指數緊跟上海、北京、廣州和成都,位居全國第五。另據《2022中國空港經濟區(空港城市)發展指數報告》顯示,鄭州在中國前十大空港經濟區中,綜合實力居于第八位,實現跨城市能級的超前發展。
“其實港區發展的最終目標就是要落實省政府提出的優勢再造戰略,發揮港區的交通區位優勢,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樞紐經濟先行區。”鄭州航空港投資促進局物流處處長郭萬偉說,航空港區先是有航空建設為引領,然后陸續規劃建設了高鐵航空港站、公路港、國際陸港、這是目前港區交通樞紐建設的一個體系。“國際陸港正在推進西作業區和鐵路專用線的建設,計劃明年年底前運營。”
面對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發展也要跟上步伐。郭萬偉透漏,航空港區目前正在與交通部路網中心、交通廳、管委會三方洽談,要在港區建設全國客戶數據服務中心。按照設想,未來全國的公路運輸數據都會存儲在航空港區,還會在大數據的基礎上進行數據挖掘分析,實現數據的應用價值及數字產業化。
“五港聯動”促發展,進入新十年發展黃金期,航空港區會更加堅定以“空中絲綢之路”為引領,統籌推進航空港、高鐵港、公路港、國際陸港、數字港協同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世界級物流樞紐,將交通區位優勢轉變為樞紐經濟優勢,著力打造引領中部、服務全國、聯通世界的樞紐經濟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