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王銀萍/文 宋若旻/圖
會展是衡量區域經濟活力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10月13日,第28屆鄭州全國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鄭交會”)如期開幕,作為河南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展示中原地區經濟發展成就的重要平臺,自1995年開辦以來,早已成為河南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一張靚麗名片。

本屆鄭交會疫后首次線下開展,吸引了來自全球20個國家和國內20個省市的1000余家企業參展,這背后承載著無數人的期望和努力。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揭秘今年鄭交會背后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29年,28屆,鄭交會為啥少了一屆?
今年鄭交會的開辦,可謂幾經波折。
據展會組委會介紹,第28屆鄭交會從去年年初開始籌備,到去年10月延遲開辦,再到如今順利開展,有太多人的付出和努力。
“2020年和2021年受疫情影響,鄭交會雖然在線下、線上同時舉行,成交量也不錯,但缺少了國際元素,到了2022年只能設‘云端展廳’,并且因各種原因延期至今,這也是為啥一年一度的鄭交會29年辦了28屆的原因。中間有不少遺憾。”
其實,說起老鄭州人對鄭交會的感情,不僅是回憶,更是情懷。直到今天,還有人能記起1995年第一屆鄭交會時的情景:鄭州道路兩旁有很多標語,并形容那時整個鄭州像過節一樣,因為第一次在家門口就能看到來自全國琳瑯滿目的商品。

“當時交易商品有食品、服裝、百貨、五金等13大類1.4萬多個品種,總成交額52.52億元。”會展中心知情人回憶,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鄭州對外宣傳的名片是“一節一會”,“一節”是少林武術節,“一會”就是鄭交會。
時間荏苒,一晃29年過去了。如今的鄭交會已經成為河南的商業“名片”,不僅帶動了鄭州及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極大提升了該區域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面對不確定的外部發展環境,咋辦好鄭交會?
面對今年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本屆鄭交會的舉辦體現了中部地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高質量復蘇的決心。
既然要辦,就要把展會辦好!
為此,今年年初組委員就開始去全國各地進行展會推廣。為了讓展會更有中國風、國際范,展會還特別開設了國潮老字號專題展、跨境電商與電商選品專題展,這也讓更多中國商品走出國門,推動了國內企業走向東盟、中亞、南美等國家,分享RCEP和“一帶一路”帶來的新商機,真正實現一展“購全球”的愿景,鄭交會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有了前兩年線上辦展的經驗,本屆鄭交會更是在線下辦展的同時,保留線上展示的功能,并且按照“1+6+N”模式布局進行。”展會組委會說,這也成了今年鄭交會的亮點。
線上+線下有效地彌補了線下展會時間短、輻射能力有限的不足,實現了參會企業365天全方位展示推廣產品、拓展市場銷路的愿望;“1+6+N”模式在保留綜合展的同時,進一步發揮專業展優勢,并且通過若干功能服務區,為展商、客戶提供更多“成交”的可能。
唯有不斷創新,才能把展會辦好。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時期的10年爆火,到其他專業展會擠壓下的10年艱辛探索,再到近10年的再次崛起,如今的鄭交會已經逐漸蛻變為更具影響力的國際會展。
把企業請進來,如何幫其實現“大豐收”?
會展對于經濟的拉動作用不可小覷。
就拿今年鄭州市辦展情況舉例,前三季度共舉辦展覽活動120場,展覽總面積210萬平方米,展會現場累計達成意向成交額1062億元, 不僅帶動全市住宿、餐飲、交通、物流、廣告等行業消費260億元,更促進了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人流在鄭州高度聚合,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點燃了新引擎。
展會組委會介紹,本屆鄭交會緊緊圍繞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消費類商品,服務河南消費市場。
“我們對參展企業及商品的篩選更為嚴格,除了產品覆蓋面擴大、檔次提升,更把產品的生產企業、服務企業及物流企業都請了進來,更好地幫參展企業實現上中下游互通,達成交易。”
此外,為保障境外企業在展會現場實現洽談合作,此次展會還特別聯合專業服務機構為現場溝通交流提供支撐。
亞馬遜、易貝、阿里國際、希音、京東、盒馬、永輝等1000+企業的參展,定向邀請超5萬人次專業觀眾,傳統媒體與抖音、朋友圈等新媒體的全方位推廣……都讓今年鄭交會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會展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區域經濟的“助推器”,正是有了從上到下堅定“辦好會”的決心,才讓第28屆鄭交會真正發揮出了鄭州中原核心城市的引領作用,在推動河南地區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展現出了中原自信與魅力。
會展是衡量區域經濟活力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10月13日,第28屆鄭州全國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鄭交會”)如期開幕,作為河南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展示中原地區經濟發展成就的重要平臺,自1995年開辦以來,早已成為河南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一張靚麗名片。

本屆鄭交會疫后首次線下開展,吸引了來自全球20個國家和國內20個省市的1000余家企業參展,這背后承載著無數人的期望和努力。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揭秘今年鄭交會背后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29年,28屆,鄭交會為啥少了一屆?
今年鄭交會的開辦,可謂幾經波折。
據展會組委會介紹,第28屆鄭交會從去年年初開始籌備,到去年10月延遲開辦,再到如今順利開展,有太多人的付出和努力。
“2020年和2021年受疫情影響,鄭交會雖然在線下、線上同時舉行,成交量也不錯,但缺少了國際元素,到了2022年只能設‘云端展廳’,并且因各種原因延期至今,這也是為啥一年一度的鄭交會29年辦了28屆的原因。中間有不少遺憾。”
其實,說起老鄭州人對鄭交會的感情,不僅是回憶,更是情懷。直到今天,還有人能記起1995年第一屆鄭交會時的情景:鄭州道路兩旁有很多標語,并形容那時整個鄭州像過節一樣,因為第一次在家門口就能看到來自全國琳瑯滿目的商品。

“當時交易商品有食品、服裝、百貨、五金等13大類1.4萬多個品種,總成交額52.52億元。”會展中心知情人回憶,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鄭州對外宣傳的名片是“一節一會”,“一節”是少林武術節,“一會”就是鄭交會。
時間荏苒,一晃29年過去了。如今的鄭交會已經成為河南的商業“名片”,不僅帶動了鄭州及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極大提升了該區域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面對不確定的外部發展環境,咋辦好鄭交會?
面對今年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本屆鄭交會的舉辦體現了中部地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高質量復蘇的決心。
既然要辦,就要把展會辦好!
為此,今年年初組委員就開始去全國各地進行展會推廣。為了讓展會更有中國風、國際范,展會還特別開設了國潮老字號專題展、跨境電商與電商選品專題展,這也讓更多中國商品走出國門,推動了國內企業走向東盟、中亞、南美等國家,分享RCEP和“一帶一路”帶來的新商機,真正實現一展“購全球”的愿景,鄭交會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有了前兩年線上辦展的經驗,本屆鄭交會更是在線下辦展的同時,保留線上展示的功能,并且按照“1+6+N”模式布局進行。”展會組委會說,這也成了今年鄭交會的亮點。
線上+線下有效地彌補了線下展會時間短、輻射能力有限的不足,實現了參會企業365天全方位展示推廣產品、拓展市場銷路的愿望;“1+6+N”模式在保留綜合展的同時,進一步發揮專業展優勢,并且通過若干功能服務區,為展商、客戶提供更多“成交”的可能。
唯有不斷創新,才能把展會辦好。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時期的10年爆火,到其他專業展會擠壓下的10年艱辛探索,再到近10年的再次崛起,如今的鄭交會已經逐漸蛻變為更具影響力的國際會展。
把企業請進來,如何幫其實現“大豐收”?
會展對于經濟的拉動作用不可小覷。
就拿今年鄭州市辦展情況舉例,前三季度共舉辦展覽活動120場,展覽總面積210萬平方米,展會現場累計達成意向成交額1062億元, 不僅帶動全市住宿、餐飲、交通、物流、廣告等行業消費260億元,更促進了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人流在鄭州高度聚合,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點燃了新引擎。
展會組委會介紹,本屆鄭交會緊緊圍繞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消費類商品,服務河南消費市場。
“我們對參展企業及商品的篩選更為嚴格,除了產品覆蓋面擴大、檔次提升,更把產品的生產企業、服務企業及物流企業都請了進來,更好地幫參展企業實現上中下游互通,達成交易。”
此外,為保障境外企業在展會現場實現洽談合作,此次展會還特別聯合專業服務機構為現場溝通交流提供支撐。
亞馬遜、易貝、阿里國際、希音、京東、盒馬、永輝等1000+企業的參展,定向邀請超5萬人次專業觀眾,傳統媒體與抖音、朋友圈等新媒體的全方位推廣……都讓今年鄭交會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會展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區域經濟的“助推器”,正是有了從上到下堅定“辦好會”的決心,才讓第28屆鄭交會真正發揮出了鄭州中原核心城市的引領作用,在推動河南地區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展現出了中原自信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