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儀式感,學習也是。一樣的學習配方,不一樣的儀式感就能讓這一天與眾不同,成為記憶中最耀眼的斑斕,而這或許就是一種很好的教育。
鄭州版儀式課程提出
“要觸及孩子靈魂”
儀式感是什么?在《小王子》里,小王子也很疑惑,他馴養的狐貍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1月8日,鄭州市政府轉發了鄭州市教育局文件《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儀式課程建設指導意見》(簡稱《意見》),這份文件也對教育的儀式感做了探討。
《意見》提出,未來鄭州中小學要充分利用學校教育資源和當地社會教育資源,開發、建設與實施多樣化的儀式課程。未來,點朱砂痣、誦讀國學、穿漢服等充滿儀式感的開學,將成為鄭州孩子學習生活的一部分。
康平小學校長付海英介紹說,儀式課程或許不能傳授知識和技能,但可以通過營造隆重、莊嚴、神圣的環境氛圍所產生的強烈感染力來實現教育目的。因此,儀式課程具有觸及靈魂的特殊教育意義。比如,日常的升旗儀式、節日活動等都有類似的效果。
儀式課程將成為必修課程
《意見》提到,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心臟,沒有課程,也就沒有學校,學校日常生活中儀式無處不在。今后,儀式課程是必修課程。而學校通過儀式教育,也將凝聚形成特殊的文化資源,在師生的精神世界中占據重要的位置。
簡單來說,儀式課程可以讓學生通過模仿規范行為,調整并改變原有的不當行為,進而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同時,在參與儀式的過程中,通過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情感體驗與心靈感悟,自覺、自主地改進自己的行為。
為摒棄儀式教育的隨意性,讓學校儀式課程有效實施,教師、學校、家長、社會等多個層面需團結協作,共同參與。比如,學校應統一管理儀式課程的實施,明確具體負責部門及責任人,做到統籌安排,按時開展,保證效果。
相關新聞
藝術研究與學前融合教育
將成為潮流
同一天,鄭州市還對鄭州市教育局關于成立鄭州市兒童藝術研究中心和學前融合教育發展中心進行了批復,同意依托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成立鄭州市兒童藝術研究中心和鄭州市學前融合教育發展中心。
鄭州市期望兩個中心成立后,能在兒童藝術研究和學前融合教育發展方面取得新成績,在推動兒童藝術教育教學改革和特殊兒童獲得更好教育方面做出貢獻。
河南商報記者 宋曉珊 河南商報編輯 趙琦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