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快手“500個家鄉”3條城市短片刷爆全網,再次收獲一波好評。“快手500個家鄉”行至第四季,此次快手攜手三位創作者@李雪琴、@董麗娜的聲音世界、@林燒,帶著家鄉熱騰騰的煙火氣,為用戶帶來新的家鄉力量。截至目前,此次系列城市短片在全網共計收獲54個熱搜,視頻曝光總量達8億+。從數據層面,也體現出快手“500個家鄉”項目再升級的成功。
三個人三座城,看見不一樣的家鄉
2017年快手正式落地“500個家鄉”項目,最初兩季以員工為主角,講述他們與家鄉的故事,不僅在家鄉為他們投放了廣告大牌,還幫員工為家鄉建起了籃球場、圖書館,讓家鄉看到快手員工赤忱的愛。第三季,快手“500個家鄉”從員工的家鄉轉向創作者的視角。今年第四季“500個家鄉”IP再次升級,開啟落地到具體城市的創作者家鄉敘事,通過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三位講述人,用三部短片來彰顯“家鄉”的魅力。
第一站來到了被稱為“宇宙盡頭”的鐵嶺。演員李雪琴擔任家鄉主講人,講述了這座鋼鐵之城的柔軟內核。鐵嶺人的柔軟是用幽默解構生活,用“老妹兒”與“大兄弟”拉近人情。瑣碎的生活有千斤之重,能把一塊鐵壓扁,偏偏鐵嶺是一團棉花,千金壓不扁。《柔軟的鐵嶺》拋開堅硬的經濟宣言去談柔軟的人心,剖開幽默的外表去看用樂觀善良包裹一切的柔軟內核。
從柔軟的鐵嶺來到水產富饒的大連。生態宜居的“大連”,在中國北方是個毋庸置疑的美人。但《大連要贏》選擇拋開那些山海交融的壯美景觀、異域情調的城市建筑,另辟蹊徑去講述踢足球、打滾子、要面子的平凡日常,展現大連人勇立潮頭、不服輸的另一面。
當人們陷入精神內耗,在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與迷茫的當下,許昌人反其道而行,《許昌不慌》帶我們從一個養老院出發,去看看悠閑舒適的許昌人。去領略那么多不花錢的快樂,去體會身邊的樂子,去學習“有什么就用好什么”的知足智慧。
從“個體鄉愁”到“集體共鳴”,延伸傳統家鄉文化
54個熱搜、總計曝光8億+,網友對鐵嶺的喜愛、對大連的新認知、對許昌的向往一度霸屏社交媒體。這無疑是快手將“500個家鄉”項目升級為“品牌×創作者”長線IP的一次成功嘗試。同時,“小城敘事”的手法也讓“500個家鄉”品牌再次破圈,無形中將快手品牌更好地融入更廣泛的群體,傳播范圍迅速擴大。
縱觀快手“500個家鄉”項目,從員工視角到創作者窗口,從傳統鄉愁到現在的城市推介,不難看出,快手“500個家鄉”正不斷迭代。與以往講述快手員工的個體鄉愁、鄉情不同,今年快手“500個家鄉”活動將話語權交給快手平臺的創作者,從一個人的故事到一群人的記憶,從思念一個“家”到展現一座城,從個體鄉愁到集體共鳴,這其中都有一脈相承的內核——對家鄉文化的再拓展。與以往對家鄉直白的表達相比,此次“500個家鄉”系列短視頻站位更高、視野也更廣。
從視角上來說,快手向受眾展示了人與家鄉的多元互動,以游子最熟悉的暖心日常為切入點,講述一座小城的人間煙火,構建一方水土的獨特氣質。每個人心中的家鄉都有著獨一無二的美,家鄉絕不僅僅是鄉愁的代名詞,快手用差異化的視角讓更多人看見了不一樣的家鄉,同時又以“家鄉”的概念精準共情這座城市的人民。
從傳播上來說,作為國民社區的快手,擁有著大量生活在小城家鄉的用戶與創作者,泛熟人社交下的小城生活高效拉近了家鄉與游子、小城與外界的距離,這種地域和情感上的天然鏈接促成了大量的自主傳播和自主創作,最終實現成功破圈。快手利用這種天然的優勢,加上當地達人的加持,將一座小城的家鄉文化進行深度延伸。
不難看出,本次快手“500個家鄉”短視頻項目更像是一次創新城市敘事的試水,在3座小城之后,下一步極有可能是500個小城。“500個家鄉,500個中國”,快手以“家鄉”為錨點,在多樣化的視角敘事中,持續激發家鄉情感與力量,展現家鄉真實圖景與獨特氣質,讓無論身在何處的年輕人,都能保持昂揚向上的狀態,積極擁抱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