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丁亞菲 郭丁然
在數字化浪潮洶涌奔來的今天,產教融合成為未來培育數字技術人才的關鍵路徑。
4月13日,在鄭州金水科教園區西亞斯科教產業園內,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與軟通動力攜手翻開鄭州產教融合的新篇章,共同見證了雙方合作升級的重要時刻——軟通動力中原區域總部的正式揭牌,以及數字人才產教聯盟的啟動。
這一系列舉措,不僅見證了一個教育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的新生態的形成,也彰顯了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上的深刻洞察與實踐成果,為推動鄭州、河南乃至全國數字產業高地建設,播種了又一顆希望的種子。
【四鏈深度耦合,西亞斯產教融合新模式成果凸顯】
在中原大地,一棵產教融合創新模式的幼苗,正在長成大樹。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是由河南省教育廳審批,西亞斯集團、鄭州西亞斯學院、軟通動力、軟通教育四方聯合舉辦的全日制本科二級學院。
2024年4月13日,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產教融合活動周暨軟通動力中原區域總部揭牌儀式,在鄭州市金水區西亞斯科教產業園成功舉行。
作為金水區打造科教創新高地的重要抓手之一,西亞斯科教產業園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產業,抓牢新型數字人才培養這一核心,通過“產業+產業學院”將企業發展人才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緊密結合,形成了獨有的科教園區發展特色。
2022年,西亞斯科教產業園更是在園區內建設了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重點圍繞數字河南、數字鄭州的建設需要,打造人才培育、技術創新、科技服務、學生創業和繼續教育為一體的高水平示范性產業學院,采用廠中校、校中廠的創新辦學模式。通過企業把關人才培養方案、工程師教授行業前沿內容,校企共同推動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耦合、協同發展,為數字企業提供新型人才供給,全面提升數字產業發展的能力。
短短2年間,這種產教融合的創新辦學模式,成果已經凸顯。

據聯合國協會世界聯合會主席、世界大學校長聯合會主席、鄭州西亞斯學院創始人兼理事長陳肖純介紹,這一年多來,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接待了240多個團隊參訪交流,學生通過“學中做、做中學”,工程設計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實踐創新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各類學科競賽中,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學生獲得國獎18人次,省獎112人次。
活動現場,河南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河南省重點現代產業學院、河南省智能制造數字孿生工程研究中心等重要平臺揭牌,為河南省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軟通動力參與共建的河南省智能制造數字孿生工程研究中心,依托數字孿生技術能力,打造數字孿生一體化的科研平臺,助力解決數字孿生工程科研難題。
河南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教育行業分會和河南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踐創新基地也在會上成立,為新階層人士提供了更廣闊的交流平臺和發展機會。
此次活動,還包括了一系列表彰頒獎環節,對于2022級的優秀學生進行了表彰,同時也對于優秀的軟通高管導師進行了表彰,并宣布了2023級30位軟通企業導師的聘任名單。
【產教融合模式,助力企業快速達到人才供需平衡】
發展新質生產力,既要培養拔尖人才,也要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
為了培養更適應企業需求的新人才,近年來,鄭州西亞斯學院一直在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目前,西亞斯已有7個正在運行的產業學院,為企業提供“訂單式”人才培養。
在陳肖純看來,西亞斯科教產業園的產教融合創新模式,就是在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新質人才”。“催生新質生產力,需要這些具有創新思維、科技能力及全球勝任力的杰出人才。”

數字產業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大量新崗位和新技術要求。軟通動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名譽院長劉天文說,每年,軟通動力都有大量的人才需求。但很多學校培養的數字技術人才,即使經過后期培訓后上崗,也并不能完全貼合企業的需要。而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模式,解決了這一痛點,為軟通動力及上下游生態企業培養的數字人才,節省了企業成本和社會成本。
他希望,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這種模式未來能在全國復制推廣,“期待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成為行業的標桿,成為數字人才的黃埔軍校”。
軟通智慧鄭州公司落地西亞斯科教產業園,看重的除了園區的平臺資源之外,也包括其在數字科技創新人才中的助力。在接受頂端新聞記者采訪時,軟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交付官兼北方大區總裁李建平透露,人才問題同樣困擾著軟通智慧,“業務來的時候,你想找到一個剛好可用的工程師,并不容易。有時候,越是熱門的方向,人才越是緊缺。而產教融合模式,能夠最快實現人才需求和供給之間的平衡。”
據軟通智慧北方大區副總裁兼河南省總經理翟松剛介紹,軟通智慧落戶西亞斯科教產業園后,園區除了提供好的硬件設施之外,還在資源對接、業務拓展等方面給予了很多支持“我們也希望結合不同行業的需求,在本地構建一個比較完整的產業生態。同時,為了讓數據要素更好地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我們也會利用軟通智慧在數據要素領域的綜合能力,聯合上下游合作伙伴與河南省內數據要素相關機構進行深度合作,來共同培育鄭州乃是河南的數據要素市場。”
河南藍芝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是西亞斯科教產業園產教融合模式的受益者之一。
其董事長兼總經理曹文威表示,如今,學生在藍芝麻實習期間,就可以接觸到北京、上海、硅谷、新加坡等世界一線的IT開發項目,“我們已經挑選了一批有興趣的學生開始培養。相信兩年后,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的第一屆優秀畢業學生里,一定會有人留在我們這兒工作。”
值得關注的是,4月13日,DTS、河南理工大學、鄭州輕工業大學等十家高校與多家數字領域企業一起,共同成立了數字人才產教聯盟,借鑒西亞斯科教產業園的產教融合成功經驗,繼續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
【借人才助力產業集聚,西亞斯打造產教融合新招牌】
數字技術人才的集聚,也加速了數字科技產業項目在鄭州落地。
大約一年前,李建平來西亞斯科教產業園時,這里看來起還沒有太多人氣。如今,一年過去,周邊的超市、商店、餐廳已經開起來了。“去年八九月,我們辦公室弄好的時候,這里就兩家企業,現在這棟樓已經滿了。”

在李建平看來,教育跟企業深度融合,是一件能讓多方受益的事兒。
企業想發展,除去錢的因素之外,最困難的是找不到人。李建平說,河南的教育力量和人口其實是不匹配的,而產教融合模式可以帶動培養一批企業需要的實用型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應,吸引產業項目的落地。“而有了產業,又能反過來幫助區域留住人才。”
在一些城市,產教融合已經成為城市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
為了用好西亞斯產教融合這塊“招牌”,堅持以才興產、產才融合的金水區,也在盡力做好服務、布局。
4月13日,在活動現場,鄭州市金水區委副書記、金水區政府區長張艷華表示,金水區將用最高效率、最好環境、最優服務,有機打通“政、產、學、研、用”全鏈條,一如既往地支持軟通動力在金水的發展,全面助力西亞斯產業學院教育辦學,讓廣大青年才俊、科技企業安心創業、潛心創新、放心發展。
西亞斯科教產業園與軟通動力這樣的國際軟件頭部企業,在金水區這片創新熱土的強強聯合,也實現了河南省股份制產業學院零的突破。
河南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發展規劃處處長宋振希望,未來,政校企三方以此為起點,繼續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打造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豫字號”品牌,成為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在數字化浪潮洶涌奔來的今天,產教融合成為未來培育數字技術人才的關鍵路徑。
4月13日,在鄭州金水科教園區西亞斯科教產業園內,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與軟通動力攜手翻開鄭州產教融合的新篇章,共同見證了雙方合作升級的重要時刻——軟通動力中原區域總部的正式揭牌,以及數字人才產教聯盟的啟動。
這一系列舉措,不僅見證了一個教育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的新生態的形成,也彰顯了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上的深刻洞察與實踐成果,為推動鄭州、河南乃至全國數字產業高地建設,播種了又一顆希望的種子。
【四鏈深度耦合,西亞斯產教融合新模式成果凸顯】
在中原大地,一棵產教融合創新模式的幼苗,正在長成大樹。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是由河南省教育廳審批,西亞斯集團、鄭州西亞斯學院、軟通動力、軟通教育四方聯合舉辦的全日制本科二級學院。
2024年4月13日,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產教融合活動周暨軟通動力中原區域總部揭牌儀式,在鄭州市金水區西亞斯科教產業園成功舉行。
作為金水區打造科教創新高地的重要抓手之一,西亞斯科教產業園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產業,抓牢新型數字人才培養這一核心,通過“產業+產業學院”將企業發展人才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緊密結合,形成了獨有的科教園區發展特色。
2022年,西亞斯科教產業園更是在園區內建設了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重點圍繞數字河南、數字鄭州的建設需要,打造人才培育、技術創新、科技服務、學生創業和繼續教育為一體的高水平示范性產業學院,采用廠中校、校中廠的創新辦學模式。通過企業把關人才培養方案、工程師教授行業前沿內容,校企共同推動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耦合、協同發展,為數字企業提供新型人才供給,全面提升數字產業發展的能力。
短短2年間,這種產教融合的創新辦學模式,成果已經凸顯。

據聯合國協會世界聯合會主席、世界大學校長聯合會主席、鄭州西亞斯學院創始人兼理事長陳肖純介紹,這一年多來,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接待了240多個團隊參訪交流,學生通過“學中做、做中學”,工程設計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實踐創新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各類學科競賽中,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學生獲得國獎18人次,省獎112人次。
活動現場,河南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河南省重點現代產業學院、河南省智能制造數字孿生工程研究中心等重要平臺揭牌,為河南省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軟通動力參與共建的河南省智能制造數字孿生工程研究中心,依托數字孿生技術能力,打造數字孿生一體化的科研平臺,助力解決數字孿生工程科研難題。
河南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教育行業分會和河南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踐創新基地也在會上成立,為新階層人士提供了更廣闊的交流平臺和發展機會。
此次活動,還包括了一系列表彰頒獎環節,對于2022級的優秀學生進行了表彰,同時也對于優秀的軟通高管導師進行了表彰,并宣布了2023級30位軟通企業導師的聘任名單。
【產教融合模式,助力企業快速達到人才供需平衡】
發展新質生產力,既要培養拔尖人才,也要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
為了培養更適應企業需求的新人才,近年來,鄭州西亞斯學院一直在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目前,西亞斯已有7個正在運行的產業學院,為企業提供“訂單式”人才培養。
在陳肖純看來,西亞斯科教產業園的產教融合創新模式,就是在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新質人才”。“催生新質生產力,需要這些具有創新思維、科技能力及全球勝任力的杰出人才。”

數字產業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大量新崗位和新技術要求。軟通動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名譽院長劉天文說,每年,軟通動力都有大量的人才需求。但很多學校培養的數字技術人才,即使經過后期培訓后上崗,也并不能完全貼合企業的需要。而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模式,解決了這一痛點,為軟通動力及上下游生態企業培養的數字人才,節省了企業成本和社會成本。
他希望,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這種模式未來能在全國復制推廣,“期待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成為行業的標桿,成為數字人才的黃埔軍校”。
軟通智慧鄭州公司落地西亞斯科教產業園,看重的除了園區的平臺資源之外,也包括其在數字科技創新人才中的助力。在接受頂端新聞記者采訪時,軟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交付官兼北方大區總裁李建平透露,人才問題同樣困擾著軟通智慧,“業務來的時候,你想找到一個剛好可用的工程師,并不容易。有時候,越是熱門的方向,人才越是緊缺。而產教融合模式,能夠最快實現人才需求和供給之間的平衡。”
據軟通智慧北方大區副總裁兼河南省總經理翟松剛介紹,軟通智慧落戶西亞斯科教產業園后,園區除了提供好的硬件設施之外,還在資源對接、業務拓展等方面給予了很多支持“我們也希望結合不同行業的需求,在本地構建一個比較完整的產業生態。同時,為了讓數據要素更好地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我們也會利用軟通智慧在數據要素領域的綜合能力,聯合上下游合作伙伴與河南省內數據要素相關機構進行深度合作,來共同培育鄭州乃是河南的數據要素市場。”
河南藍芝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是西亞斯科教產業園產教融合模式的受益者之一。
其董事長兼總經理曹文威表示,如今,學生在藍芝麻實習期間,就可以接觸到北京、上海、硅谷、新加坡等世界一線的IT開發項目,“我們已經挑選了一批有興趣的學生開始培養。相信兩年后,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的第一屆優秀畢業學生里,一定會有人留在我們這兒工作。”
值得關注的是,4月13日,DTS、河南理工大學、鄭州輕工業大學等十家高校與多家數字領域企業一起,共同成立了數字人才產教聯盟,借鑒西亞斯科教產業園的產教融合成功經驗,繼續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
【借人才助力產業集聚,西亞斯打造產教融合新招牌】
數字技術人才的集聚,也加速了數字科技產業項目在鄭州落地。
大約一年前,李建平來西亞斯科教產業園時,這里看來起還沒有太多人氣。如今,一年過去,周邊的超市、商店、餐廳已經開起來了。“去年八九月,我們辦公室弄好的時候,這里就兩家企業,現在這棟樓已經滿了。”

在李建平看來,教育跟企業深度融合,是一件能讓多方受益的事兒。
企業想發展,除去錢的因素之外,最困難的是找不到人。李建平說,河南的教育力量和人口其實是不匹配的,而產教融合模式可以帶動培養一批企業需要的實用型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應,吸引產業項目的落地。“而有了產業,又能反過來幫助區域留住人才。”
在一些城市,產教融合已經成為城市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
為了用好西亞斯產教融合這塊“招牌”,堅持以才興產、產才融合的金水區,也在盡力做好服務、布局。
4月13日,在活動現場,鄭州市金水區委副書記、金水區政府區長張艷華表示,金水區將用最高效率、最好環境、最優服務,有機打通“政、產、學、研、用”全鏈條,一如既往地支持軟通動力在金水的發展,全面助力西亞斯產業學院教育辦學,讓廣大青年才俊、科技企業安心創業、潛心創新、放心發展。
西亞斯科教產業園與軟通動力這樣的國際軟件頭部企業,在金水區這片創新熱土的強強聯合,也實現了河南省股份制產業學院零的突破。
河南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發展規劃處處長宋振希望,未來,政校企三方以此為起點,繼續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打造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豫字號”品牌,成為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