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告,在針對學生用品、童車、兒童及嬰幼兒服裝、校服、書包等產品的抽樣檢測中,檢出不合格校服樣品11批次;檢出不合格書包樣品15批次。
6月19日,四川省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報,對62種產品開展了產品質量市級監督抽查。其中,抽查校服產品30批次。對所抽產品的纖維成分含量、附件要求等項目進行了檢驗,檢出2批次產品質量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6.7%。不合格項目為纖維成分含量、附件要求。
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強調,不合格產品上的附件脫落后容易被小孩誤吞,導致哽咽窒息。此外,還有一些產品上的附件存在銳利尖端或邊緣,在穿著或使用的過程中,類似的附件存在刺傷、劃破小孩皮膚甚至眼睛等潛在危險。繩帶存在安全隱患,可能使小孩因無意識的纏繞或意外的鉤掛,產生勒殺窒息危險;胸部、腰部及其他部位過長的繩帶,在小孩玩耍過程中可能因意外的鉤掛造成小孩的身體傷害。
當今社會,學生的健康安全無疑是每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最為關心的話題。校服作為學生日常穿著的必需品,其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身體健康。部分校服等產品質量檢查不合格,不僅是一個簡單的質量問題,更是一次對學生健康安全的嚴重挑戰。
校服被形象地稱為中小學生的“第二層皮膚”,早在2015年,國家教育部等多個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校服采購、質量檢測等多個環節都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其中,在校服質量檢測方面,提出了“雙送檢”制度,確保校服質量安全。
《意見》強調加強校服采購管理,要求各地要建立本地區校服生產企業“黑名單”制度,各地質監部門定期向同級教育行政部門通報出現嚴重質量問題的校服生產企業名單,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明確采購單位不得向其采購校服。學校、相關部門和機構工作人員在校服采購過程中,未履行職責,存在違反程序、收取回扣、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等行為的,由相關職能部門依法處理;涉嫌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近些年,我國加大校服監管工作,已基本覆蓋正規校服采購各個環節。然而,部分商家在利益驅使下仍然銷售高仿校服。仿冒校服繞過監督環節,處于市場黑洞區,缺乏監管。除此之外,仿冒校服產品無水洗標、無生產企業信息、無執行標準、無合格證。存在如甲醛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pH值等重要指標不合格,從外觀上一般消費者很難辨別,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聚焦校服,并針對“仿冒校服”建言。楊朝明建議,把好校服質量關,需要相關部門加強聯動,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校服等違法行為,切實保證中小學生能穿上安全健康的好校服。“學生健康安全無小事”。宋亞平建議,在曾出現過假冒偽劣校服的地區,相關部門應當加大相關法律宣傳力度,鼓勵社會公眾積極舉報制售假冒偽劣校服等違法違規行為,引導校服市場規范健康發展。
來源:浙江之聲
6月19日,四川省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報,對62種產品開展了產品質量市級監督抽查。其中,抽查校服產品30批次。對所抽產品的纖維成分含量、附件要求等項目進行了檢驗,檢出2批次產品質量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6.7%。不合格項目為纖維成分含量、附件要求。
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強調,不合格產品上的附件脫落后容易被小孩誤吞,導致哽咽窒息。此外,還有一些產品上的附件存在銳利尖端或邊緣,在穿著或使用的過程中,類似的附件存在刺傷、劃破小孩皮膚甚至眼睛等潛在危險。繩帶存在安全隱患,可能使小孩因無意識的纏繞或意外的鉤掛,產生勒殺窒息危險;胸部、腰部及其他部位過長的繩帶,在小孩玩耍過程中可能因意外的鉤掛造成小孩的身體傷害。
當今社會,學生的健康安全無疑是每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最為關心的話題。校服作為學生日常穿著的必需品,其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身體健康。部分校服等產品質量檢查不合格,不僅是一個簡單的質量問題,更是一次對學生健康安全的嚴重挑戰。
校服被形象地稱為中小學生的“第二層皮膚”,早在2015年,國家教育部等多個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校服采購、質量檢測等多個環節都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其中,在校服質量檢測方面,提出了“雙送檢”制度,確保校服質量安全。
《意見》強調加強校服采購管理,要求各地要建立本地區校服生產企業“黑名單”制度,各地質監部門定期向同級教育行政部門通報出現嚴重質量問題的校服生產企業名單,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明確采購單位不得向其采購校服。學校、相關部門和機構工作人員在校服采購過程中,未履行職責,存在違反程序、收取回扣、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等行為的,由相關職能部門依法處理;涉嫌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近些年,我國加大校服監管工作,已基本覆蓋正規校服采購各個環節。然而,部分商家在利益驅使下仍然銷售高仿校服。仿冒校服繞過監督環節,處于市場黑洞區,缺乏監管。除此之外,仿冒校服產品無水洗標、無生產企業信息、無執行標準、無合格證。存在如甲醛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pH值等重要指標不合格,從外觀上一般消費者很難辨別,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聚焦校服,并針對“仿冒校服”建言。楊朝明建議,把好校服質量關,需要相關部門加強聯動,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校服等違法行為,切實保證中小學生能穿上安全健康的好校服。“學生健康安全無小事”。宋亞平建議,在曾出現過假冒偽劣校服的地區,相關部門應當加大相關法律宣傳力度,鼓勵社會公眾積極舉報制售假冒偽劣校服等違法違規行為,引導校服市場規范健康發展。
來源:浙江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