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張翔
曲藝民俗鬧新春,1月26日,快手“好戲連連·新春戲曲晚會”沈陽場在沈陽故宮廣場圓滿舉行。
大雪紛飛,擋不住觀眾的熱情。3小時的演出,12組南北戲曲與技藝達人齊聚一堂,吸引眾多群眾駐足觀看,同步直播更是吸引超4630萬人次觀看。
據悉,為迎接成功申遺后的首個春節,今年1月,快手發起了“好戲連連·新春戲曲晚會”活動,用非遺曲藝迎接新年,蘭州場和沈陽場兩場直播活動共超8250萬人次觀看,讓更多人在傳統非遺中感受濃濃年味兒。

▲快手“好戲連連·新春戲曲晚會”沈陽場圓滿落幕
【南北戲曲民俗齊聚,紅紅火火共迎蛇年新春】
當天15點30分,隨著鑼鼓聲響起,“好戲連連·新春戲曲晚會”沈陽場在沈陽故宮南廣場正式拉開帷幕。河北滄州小白獅@舞獅妹 的《金獅狂舞賀新春》率先登場,為晚會增添了濃厚的節日氛圍。

▲金獅狂舞賀新春@舞獅妹

▲“好戲連連·新春戲曲晚會”吸引眾多群眾駐足觀看
緊接著,@文華晉劇院尹云龍 帶來了晉劇選段《汲水》,每一腔每一句都飽含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命運的抗爭,詮釋了意蘊悠長的“晉中味道”;豫劇傳承人@劉帥毅 則演繹了家喻戶曉的經典豫劇曲目《穆桂英掛帥》。作為各自領域的佼佼者,兩人的表演不僅讓人看到了蓬勃生長的戲曲新生代力量,也讓晚會漸入佳境。

▲晉劇選段《汲水》@文華晉劇院尹云龍

▲豫劇曲目《穆桂英掛帥》@劉帥毅
作為整場晚會的重頭戲之一,安萬劇團與@琵琶疊疊 @二胡千千 合作,共同帶來了有著“安萬神曲”之稱的《蘇顯趕駕曲》,點燃晚會高潮。《蘇顯趕駕曲》是秦腔劇目《興漢圖》中的一段,由知名作曲家陳百甫為安萬劇團量身定做,在此之前,安萬原創的秦腔曲目《蘇顯趕駕曲》在網絡上廣為流傳,曲子以其獨特的旋律和激昂的節奏深受網友歡迎,此次琵琶與二胡的加入,為《蘇顯趕駕曲》增添了不同的韻味。

▲安萬劇團@安萬 帶來《蘇顯趕駕曲》
【南北民俗曲藝大PK,傳承創新永不止步】
南北民俗曲藝的互動,是本次戲曲新春晚會的亮點。
秦腔演員@安萬 與二人轉演員楊聰以西北“秦腔rap” PK東北喊麥的形式,共同為觀眾送上了別開生面的新春祝福,安萬在“秦腔rap” 春官說詞中,還借此機會宣傳了一波自己的家鄉甘肅,并歡迎東北父老鄉親去西北體驗過大年。

▲@安塞腰鼓教練三哥哥 帶來了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教練三哥哥 與@非遺札記 帶領的團隊上演的南北民俗大PK也是本場晚會的一大亮點。在鏗鏘有力的鼓點中,安塞腰鼓以其豪邁奔放的姿態,展現了黃土高原人民的粗獷與熱情;而細膩柔韌的廣東醉龍舞則以其獨特的韻律和舞步,詮釋了嶺南文化的溫婉與靈動。

▲@非遺札記 帶來了廣東醉龍舞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在舞臺上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讓觀眾體驗到了“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的文化多樣性,為整場晚會增添了濃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魅力。
晚會中,不僅有《汲水》、《穆桂英掛帥》以及@黃梅戲大彬彬《天仙配大滿工》這種對傳統戲曲的精湛演繹,更有創新融合的精彩節目。

▲《天仙配大滿工》@黃梅戲大彬彬
內蒙古二人臺傳承演員@王茂林王麗霞 團隊帶來的《十對花》,展現了西北特色的曲藝魅力,他們表演的大劈叉、云手翻腕,金雞獨立、烏龍絞柱等絕技,充分證明了什么叫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而@楊聰、@二人轉小龍 組合的二人轉新春大串燒《看秧歌》《家在東北二人轉版》《小拜年新編版》,則將二人轉的豪爽與活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表演者@二人轉小龍 (左)和@楊聰(右)
演出接近尾聲時,現場下起了雪,天色也逐漸暗了下來,但觀眾的熱情卻絲毫不減。安萬劇團的秦腔折子戲《二進宮》以及與沈陽街舞團合作的《秦舞飛揚》等節目,將現場氣氛推向了頂點。長達半個多小時的《二進宮》讓秦腔迷們過足了戲癮,而《秦舞飛揚》則通過新潮街舞團體與傳統秦腔特技的跨界對決,展現了傳統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
接下來,@二人轉妍妍 團隊帶來了《西廂觀畫》和《江北送情郎DJ版》,后者將二人轉與現代DJ音樂相結合,對經典曲目進行了趣味處理,并巧妙融入了東北專屬梗“大大方方”,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青年京劇演員@果小菁
在青年京劇演員@果小菁的京劇選段《西施》之后,全體演員進行了拜年大合唱《小拜年》,為晚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一直以來,快手都在致力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去年6月發布的《2024快手非遺生態報告》顯示,超過1100萬位非遺萬粉創作者在快手傳承非遺,其中,傳統戲劇類項目覆蓋率97.4%,傳統曲藝類項目覆蓋率93.1%。
從去年起,快手就持續進行“新市井好角兒”戲曲巡演活動,并聯合央視文藝打造“非遺戲曲星光夜”直播活動,以直播連麥的形式,讓秦腔、京劇、豫劇等充滿地域特色的戲曲,在快手上“聚成一團火”,點燃更多人對戲曲文化的興趣。

在今年春節前,快手發起了“好戲連連·新春戲曲晚會”的活動,1月18日蘭州場的活動吸引了超3620萬人次線上觀眾,本次沈陽場更是創下新記錄,兩場活動累計為8250萬人次觀眾帶去新春歡樂。在直播短視頻的創新加持下,傳統戲曲文化正在新時代潮流下精彩綻放,煥發出勃勃生機。
曲藝民俗鬧新春,1月26日,快手“好戲連連·新春戲曲晚會”沈陽場在沈陽故宮廣場圓滿舉行。
大雪紛飛,擋不住觀眾的熱情。3小時的演出,12組南北戲曲與技藝達人齊聚一堂,吸引眾多群眾駐足觀看,同步直播更是吸引超4630萬人次觀看。
據悉,為迎接成功申遺后的首個春節,今年1月,快手發起了“好戲連連·新春戲曲晚會”活動,用非遺曲藝迎接新年,蘭州場和沈陽場兩場直播活動共超8250萬人次觀看,讓更多人在傳統非遺中感受濃濃年味兒。

▲快手“好戲連連·新春戲曲晚會”沈陽場圓滿落幕
【南北戲曲民俗齊聚,紅紅火火共迎蛇年新春】
當天15點30分,隨著鑼鼓聲響起,“好戲連連·新春戲曲晚會”沈陽場在沈陽故宮南廣場正式拉開帷幕。河北滄州小白獅@舞獅妹 的《金獅狂舞賀新春》率先登場,為晚會增添了濃厚的節日氛圍。

▲金獅狂舞賀新春@舞獅妹


緊接著,@文華晉劇院尹云龍 帶來了晉劇選段《汲水》,每一腔每一句都飽含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命運的抗爭,詮釋了意蘊悠長的“晉中味道”;豫劇傳承人@劉帥毅 則演繹了家喻戶曉的經典豫劇曲目《穆桂英掛帥》。作為各自領域的佼佼者,兩人的表演不僅讓人看到了蓬勃生長的戲曲新生代力量,也讓晚會漸入佳境。

▲晉劇選段《汲水》@文華晉劇院尹云龍

▲豫劇曲目《穆桂英掛帥》@劉帥毅
作為整場晚會的重頭戲之一,安萬劇團與@琵琶疊疊 @二胡千千 合作,共同帶來了有著“安萬神曲”之稱的《蘇顯趕駕曲》,點燃晚會高潮。《蘇顯趕駕曲》是秦腔劇目《興漢圖》中的一段,由知名作曲家陳百甫為安萬劇團量身定做,在此之前,安萬原創的秦腔曲目《蘇顯趕駕曲》在網絡上廣為流傳,曲子以其獨特的旋律和激昂的節奏深受網友歡迎,此次琵琶與二胡的加入,為《蘇顯趕駕曲》增添了不同的韻味。

▲安萬劇團@安萬 帶來《蘇顯趕駕曲》
【南北民俗曲藝大PK,傳承創新永不止步】
南北民俗曲藝的互動,是本次戲曲新春晚會的亮點。
秦腔演員@安萬 與二人轉演員楊聰以西北“秦腔rap” PK東北喊麥的形式,共同為觀眾送上了別開生面的新春祝福,安萬在“秦腔rap” 春官說詞中,還借此機會宣傳了一波自己的家鄉甘肅,并歡迎東北父老鄉親去西北體驗過大年。

▲@安塞腰鼓教練三哥哥 帶來了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教練三哥哥 與@非遺札記 帶領的團隊上演的南北民俗大PK也是本場晚會的一大亮點。在鏗鏘有力的鼓點中,安塞腰鼓以其豪邁奔放的姿態,展現了黃土高原人民的粗獷與熱情;而細膩柔韌的廣東醉龍舞則以其獨特的韻律和舞步,詮釋了嶺南文化的溫婉與靈動。

▲@非遺札記 帶來了廣東醉龍舞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在舞臺上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讓觀眾體驗到了“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的文化多樣性,為整場晚會增添了濃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魅力。
晚會中,不僅有《汲水》、《穆桂英掛帥》以及@黃梅戲大彬彬《天仙配大滿工》這種對傳統戲曲的精湛演繹,更有創新融合的精彩節目。

▲《天仙配大滿工》@黃梅戲大彬彬
內蒙古二人臺傳承演員@王茂林王麗霞 團隊帶來的《十對花》,展現了西北特色的曲藝魅力,他們表演的大劈叉、云手翻腕,金雞獨立、烏龍絞柱等絕技,充分證明了什么叫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而@楊聰、@二人轉小龍 組合的二人轉新春大串燒《看秧歌》《家在東北二人轉版》《小拜年新編版》,則將二人轉的豪爽與活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表演者@二人轉小龍 (左)和@楊聰(右)
演出接近尾聲時,現場下起了雪,天色也逐漸暗了下來,但觀眾的熱情卻絲毫不減。安萬劇團的秦腔折子戲《二進宮》以及與沈陽街舞團合作的《秦舞飛揚》等節目,將現場氣氛推向了頂點。長達半個多小時的《二進宮》讓秦腔迷們過足了戲癮,而《秦舞飛揚》則通過新潮街舞團體與傳統秦腔特技的跨界對決,展現了傳統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
接下來,@二人轉妍妍 團隊帶來了《西廂觀畫》和《江北送情郎DJ版》,后者將二人轉與現代DJ音樂相結合,對經典曲目進行了趣味處理,并巧妙融入了東北專屬梗“大大方方”,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青年京劇演員@果小菁
在青年京劇演員@果小菁的京劇選段《西施》之后,全體演員進行了拜年大合唱《小拜年》,為晚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一直以來,快手都在致力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去年6月發布的《2024快手非遺生態報告》顯示,超過1100萬位非遺萬粉創作者在快手傳承非遺,其中,傳統戲劇類項目覆蓋率97.4%,傳統曲藝類項目覆蓋率93.1%。
從去年起,快手就持續進行“新市井好角兒”戲曲巡演活動,并聯合央視文藝打造“非遺戲曲星光夜”直播活動,以直播連麥的形式,讓秦腔、京劇、豫劇等充滿地域特色的戲曲,在快手上“聚成一團火”,點燃更多人對戲曲文化的興趣。

在今年春節前,快手發起了“好戲連連·新春戲曲晚會”的活動,1月18日蘭州場的活動吸引了超3620萬人次線上觀眾,本次沈陽場更是創下新記錄,兩場活動累計為8250萬人次觀眾帶去新春歡樂。在直播短視頻的創新加持下,傳統戲曲文化正在新時代潮流下精彩綻放,煥發出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