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元錢,一個肉夾饃的價錢,能干啥?河南商報小記者用這些錢,硬是在古都開封轉了一天。
1月14日,河南商報小記者城市挑戰賽第三站舉行,90名河南商報小記者在古都開封體驗5元“絕地求生”。
親手做手鏈
因為每人只有5元錢,所以飯錢得自己賺,故事就從做手鏈開始。
小記者每6~7人組成小隊,戰狼隊、雄鷹隊、老虎隊。賺錢的第一步,即小記者用水晶珠穿手鏈。
河南大學老校區大禮堂門前,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小記者們聚精會神、小心翼翼地將一顆顆透明珠穿起來。“為了不影響進度,我們分工合作,成立應急小分隊,專門去撿珠子。”一名小記者說。最終,每名小記者都制作了兩條手鏈。
被拒絕16次,也要堅持
有了產品,小記者又化身推銷員,賣出去才能換飯錢。隴西小學三年級3班的程夢婷,作為隊長身先士卒。定價5元一條的手鏈,很多次沒來得及說價格,就被買家拒絕。
“姐姐,這個是我們的手鏈。”“奶奶,買一條吧。”“16次都是拒絕,感覺很絕望。”程夢婷說。不過,小姑娘并沒有放棄,她及時調整了價格。
“阿姨,我們是河南商報小記者,來開封進行城市挑戰,能不能買我們一條手鏈,只要1塊錢。”程夢婷向一個抱著小孩的母親說。1元錢成交了。雖說只賣了1元錢,但這是小隊的第一筆收入。小姑娘笑得很開心,她說還好自己堅持了。
同隊的黃河路二小的田皓宇看見隊長賣出了一條,他總結經驗,“那些帶著孩子的家長容易買。”他迅速找到目標,成功賣了3元。
隨后其余小記者也賣掉了手鏈。最終,第六小隊以145元的總價,奪得第一。花著自己的錢買午飯,小記者們都精明起來,量錢而食。賺得多的團隊,吃起了炒菜、燴面,賺得少的,只能默默吃著串夾饃。
制作木版年畫
參與詩詞“沖頂大會”
除了生存挑戰,河南商報小記者還參觀了開封木版年畫博物館,體驗木版年畫制作。
木版年畫是中華民族“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封年畫因北宋王朝定都于此而興起,自宮廷傳入民間,演變成家家戶戶的年俗,至今已有千年歷史。
拿著年畫,小記者們又來到中國翰園,在那兒展開一場詩詞“沖頂大會”。“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下一句是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下一句呢?簡單?再看,“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下一句?這難倒了臺上的小記者,大家在采訪本上記下“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一天時間,河南商報小記者們穿手鏈、賣手鏈;沒有任何通信工具;出門徒步或者乘坐公交;不能使用手機導航,只能用嘴巴問路;學木版年畫,學古詩詞……小記者們完成了一項又一項考驗。
臨走前,已經有小記者對下一次的活動滿懷期待,“我還能玩,我還跑得動呢,下次還有嗎?”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吳智星
編輯:河南商報趙琦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