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學校4位博士的思政課堂堂受追捧,經常有學生‘蹭’聽。”1月15日,在全省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上,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許琰的一番話,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今天的河南高校,告別了思政課堂上老師講得苦口婆心、學生聽得漫不經心的尷尬情景,線上線下結合、情景劇演出、博客上互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感嘆:思政教育原來可以很“紅”也很“炫”。
“您是對我們影響最大的老師,謝謝您!”看到學生們的留言,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的王萍老師回復:“我給你們的不過是一縷春風,你們卻給了我整個春天。”她總是從學生的立場和需求入手,把思政課和學生的成長成才結合起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教書育人不止于課堂,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網絡也是王萍老師的“大課堂”。評“我的課堂”,談“愛的教育”,她已在個人博客累計發文300多篇,點擊量近23萬人次。
“思政課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一個好老師站在講臺上就是一堂思政課。”河南農業大學博士生王鵬飛說,65歲的國家小麥專家、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的專業課也是無聲的思政課。看到導師在課堂上不知疲倦的樣子,他讀懂了什么叫愛崗敬業;看到導師在麥田里一身土兩腳泥的樣子,他讀懂了什么叫無私奉獻。
“從現在開始的每一天,都是你生命中最年輕的一天。我們一定要把‘余額不足’的擔憂轉變為‘能力不足’的緊張,把‘限時搶購’的急迫轉移到‘限時成長’的急切……”新年第一天,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教師倪大釗發出了寫給同學們的第十四封信,和學生談求知、談做事、談做人。在他心里,輔導員不是“保姆”,而是學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
要想當好學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輔導員就要不斷地提升素質,在這方面鄭州大學的做法值得借鑒:學校連續13年舉辦“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論研討會”,每年投入30萬元用于資助輔導員專項科研課題;從2015年開始每年投入400萬元培育的“高校輔導員在線”微信公眾平臺項目,已成為面向全國高校一線輔導員開設的權威交流平臺。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省高校思政教育落在小處、落在細處、落在實處,始終春風化雨般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
作者:河南日報記者王暉史曉琪
編輯:河南商報趙琦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