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時代再次到來,如何跑贏通脹,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真正考驗著普通投資者的理財智慧。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CPI創下了2014年9月以來的新高,同比上漲2.0%,高于目前1.75%的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意味著讓錢躺在銀行睡大覺就能增值的時代已經過去,負利率時代已經來臨。
存銀行竟然虧錢?
簡單而言,所謂負利率,即1萬元存銀行定期,一年后本息收入是10175元。物價若繼續維持2%的上漲,那么今天1萬元可以買到的商品一年后就需要10200元。反過來,現在1萬元的購買力僅相當于一年后的9975元,相當于存銀行一年竟然虧損25元,財富直接縮水,更談不上增值。
更值得強調的是,負利率時代的寒冬或將長期持續,在銀行存錢只會越存越小。無獨有偶,受央行降息降準和股市震蕩雙重影響,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已連續下跌4個月,仍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目前,國有五大行中短期理財產品收益已經跌破4%,正式邁進3時代。
事實上,老百姓較為熟悉的其他理財渠道都不樂觀,投資人急需尋找資金出口。“國債變現能力弱,寶寶類跌跌不休,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雖高于定存,可動輒萬元的門檻,也將很多普通工薪族擋在投資門外,說實話真不知道投資什么好。”某投資人無奈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