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互聯網對各行各業的滲透,物流與互聯網融合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近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全國首批28家骨干物流信息平臺試點名單,河南省的“買賣全球網”平臺和“冷鏈馬甲”平臺成功入圍。
那么,“物流+互聯網”該如何發展?僅靠提供簡單的供求信息,能否撐起“物流+互聯網”的未來?
【事件】
我省兩個物流信息平臺入圍全國首批試點名單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在國家發改委1月11日公布的全國首批28家骨干物流信息平臺試點名單里,我省的“買賣全球網”平臺和“冷鏈馬甲”平臺成功入圍。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物流互聯網平臺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封閉式的區域網絡平臺、開放式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號稱共享經濟的車貨對接平臺。這三種類型的平臺都有自己的市場空間。
在業內人士看來,區域性的物流網絡平臺賣信息的盈利模式在前幾年還可以,這幾年,新的“物流+物聯網”平臺不斷出現,盈利模式必然要面臨變革。
【現象】
河南成為名副其實的“物流+互聯網”競技場
河南省對物流體系的規劃以及河南獨特的交通區位優勢,吸引了大量企業進入“物流+互聯網”領域。
據了解,一家河南本土物流企業結合自身優勢,開發了一款物流信息平臺。該平臺的開發主要基于企業長期積累的客戶資源優勢。
除此,還有服務于整車、專線、零擔的物流信息平臺,但各個平臺由于起步早晚不同,發展速度也有快有慢。
一些全國性的物流互聯網平臺,也正緊鑼密鼓地在河南市場布局,使河南成為名副其實的“物流+互聯網”競技場。
【發展】物流信息平臺如何提供服務看客戶“多、少、遠、近”
中國物通網河南分公司CEO賈信河認為,物流信息平臺的發展趨勢是一站式的物流信息平臺。
“由于客戶的需求是多樣化的,所以物流信息平臺也要提供多樣化的服務。”賈信河說,要根據客戶“多、少、遠、近”的需求,來提供針對性的服務。
比如說,貨物多就為客戶提供整車服務,貨物少能提供零擔服務,貨物運輸距離遠能提供航空服務,貨物運輸距離近能提供汽車服務等。
賈信河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由于物流公司基本上都在三環、四環附近,一些物流信息平臺就幫助客戶把貨收過來,再給顧客送貨上門。這是新的業務方向,主要是為了解決貨物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問題。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王磊彬
編輯:河南商報趙琦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