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像硬幣的兩面:共享單車解決了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但無序的投放也沖擊著城市的管理秩序。
共享單車該怎么管?今年省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帶來了自己的思考。這道難題,或將隨著共享單車管理辦法的出臺迎刃而解。
【探訪】
“復活”的“單車墳場”
2017年11月份,發生在鄭州市晨旭路上的“萬輛單車被扣無名小院”事件,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最后,在各方推動下,萬輛單車被陸續領走。
這座“單車墳場”被清空70多天后的2018年1月29日,河南商報記者再次探訪發現,停車場西北一角和中間區域,堆疊著至少三位數的共享單車,包括ofo、摩拜單車、哈羅單車和已經倒下的酷騎單車。
一位自稱停車場負責人的男子稱,“這些單車是上次清理后新拉進來的。”
像這種1000輛左右的“單車墳場”,并不算大。在一些共享單車企業看來,1000輛是個不足以影響運行的數字,尤其是在冬季雨雪天氣,這種影響會進一步降低。
河南商報記者從共享單車企業了解到,目前鄭州大的“單車墳場”有兩三個,每個規模3000輛左右。
【說法】
共享單車需多方共治共管
“去年,確實存在過度投放或投放不均衡的問題。”一位共享單車企業內部人士坦承。
在共享單車的管理問題上,該人士多次強調,“去年上半年,大家都認同一個觀點,多方共治共管。”
上述人士表示,在共享單車的管理上,單車企業是脫不了管理責任的,如何讓用戶文明、正確、規范地使用共享單車,需要單車企業的教育、引導。
“但政府管理部門也得下力氣。”在這位人士看來,政府管理部門公共服務和設施的提供者,包括用戶素質和文明程度的提升,都需要政府與各方共同努力提高。
比如,規范停車,設置停車區、施劃停車白線,多做一些騎行道、非機動車道的保護等。“三方或多方共治共管,才是最根本的解決方式和出路。”該人士再次強調。
【聲音】
代表、委員提了不少金點子
關于共享單車的“后管理”,此次省兩會不少代表、委員也都積極發聲。
省政協委員程芳在提案中給出建議:“政府要弘揚高尚的精神風尚,并宣傳好共享單車使用規范與道路安全法規,對違規者進行曝光,以此提高使用者的素質,營造守秩序的共享氛圍。”
在提案中,程芳建議,應建立誠信系統,建立黑名單,激勵用戶規范使用共享單車,通過網絡舉報違規行為,鼓勵更多使用者參與到監管中來。
對共享單車管理問題,省政協委員李香枝建議在公共交通接駁處、停泊站附近建設共享單車專用停放處,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同時,加強教育,提高市民的公共意識。
省人大代表、鄭州市公交總公司車長徐亞平在受訪時提到,各種共享單車APP他手機上都有,共享單車已經成了他在公交站接駁的重要交通工具。
在談到目前共享單車的各種亂象時,徐亞平的感受是:像CBD地鐵站附近的共享單車,比以前規矩多了。
徐亞平認為,規范共享單車運營行為,不單是政府管理部門的責任,也是每位市民的應盡之責。
“如果想讓共享單車有一些改變,不妨從自己、從此時此刻做起。”徐亞平倡議。
【解決】
相關政策將出臺
能給共享單車問題按下暫停鍵的,只有立法了。
其實,在去年早些時候,鄭州市就已經開始啟動共享單車管理辦法。
據了解,去年年中,鄭州市交通委根據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并參考了北京、成都、濟南等城市針對“共享單車”的指導意見后,起草了《鄭州市關于鼓勵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討論稿)》。
這份討論稿從秩序管理、經營管理、風險防控和各部門管理職責等5個方面做了具體要求。
就風險防控問題,討論稿從承租人人身安全、押金安全監管以及信息安全等三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此外,討論稿中還要求車輛必須加裝帶有車輛衛星定位和智能通信控制模塊的智能鎖,禁止向未滿12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服務等。
有了這份各方權責明晰的管理規范,一切都將明晰起來。
而據河南商報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距離這份管理規范出臺應該不遠了。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陳詩昂 高云 宋曉珊 王喬琪
編輯:河南商報趙琦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