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躲過了黑色星期一,卻沒逃過魔鬼星期二。A股6日大跌,讓市場上出現了一種論調:2018年因為帶“8”就注定要遭遇經濟危機。
而機構普遍認為,A股情況與多年走牛的美股并不相同,估值、杠桿率都不會引發危機,此次大跌受外盤拖累的系統性風險,大跌之后也許還能砸出投資的“金坑”。
進入2月份,美股高位遭遇斷崖下跌,在經歷了2月2日“黑色星期五”之后,美國股市5日再遭“黑色星期一”,道瓊斯指數下跌1175.21點,創逾六年最大單日跌幅。當天,道瓊斯指數下跌4.6%,報收于24345.75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4.10%;納斯達克指數下跌3.78%。
美國股市重挫,讓6日日本市場一度觸發熔斷,A股5日因為銀行護盤,抵抗住了美股的第一波下跌波沖擊,但周二卻受到嚴重拖累。
早盤A股大幅低開近2%,至收盤時下跌超過百點,跌幅為3.35%,為兩年以來最大的一次。而創業板指更是在暴跌后,直接刷新三年新低。
“周一看A股堅挺,很多機構都在評論,美股暴跌無礙A股崛起。”股民陸先生說,聽了這樣的觀點他沒有及時止損,結果周二直接跌停。
對此,平安證券分析師魏偉表示,系統性風險永遠不能忽視,再好的股票和概念,在大跌的背景下很難獨善其身。
“美股從2016年11月至今年1月一直保持漲勢,最近9年也一直保持牛市格局。”魏偉說,此次暴跌是美股擔心加息預期下企業償債能力,當然也與美股長時間上漲估值偏高需要修正有關。
魏偉認為,此次A股的下跌是系統性風險,A股本身估值并無泡沫,杠桿水平可控,與美股長期牛市高估值的情況并不相同,重演股災的可能性不大。
有人認為2018年年初的下跌只是開始,從歷史上看,逢“8”的年份,總是會遭遇大的經濟危機。經過美國的崩盤式暴跌,一些投資機構提出,10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可能會再次降臨,畢竟1988、1998與2008年世界都出現了一波大范圍的金融危機,A股幾乎都是難逃大熊市。
“局部的問題會有,但說逢‘8’就全盤大爆發有點兒過分經驗化。”九州證券分析師鄧海清表示,目前業內的研報普遍認為,美股的暴跌不應當是A股股災的催化劑,甚至大家更偏向認為,目前大跌之后是熊尾牛頭階段。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陳薇
編輯:河南商報趙琦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