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都在提精準扶貧,那么,你知道什么是“扶貧菇”“扶貧果”嗎?“扶貧菇”“扶貧果”助力了多少農民脫貧?為多少人解決了就業?
2月8日,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召開的擴大食品農產品出口助力我省精準扶貧新聞發布會揭開了上述謎底。
【成績】
2017年我省食品農產品
出口254.8億元
我省是農業大省、食品加工業大省,食品農產品出口具備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這幾年,我省食品農產品出口迎來了高速發展期,出口貨值由2013年不足100億元到2016年首次突破200億元,實現三年翻番;2017年出口貨值達到254.8億元,同比增長27.4%,創歷史新高。”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王富曉稱。
據世貿組織按國際平均水平測算,每1萬美元食品農產品出口,可直接或間接創造約20個就業崗位。據此計算,我省2017年出口食品農產品共解決了食品加工、種植養殖就業人員約755萬。
【措施】
西峽縣20萬農民
近半收入靠“扶貧菇”
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動植物檢疫監管處處長郭云超稱,香菇和蘋果等農產品是世界公認的“扶貧菇”、“扶貧果”,適宜山區農戶種植。
為了把擴大河南特色農產品出口與精準扶貧結合起來,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全國率先開展出口食品農產品“一縣一品”“一縣多品”創建。在全省157個縣(市、區)中篩選具有出口優勢和潛力的食品農產品162個品種,再從中優選香菇、蘋果、茶葉、木材、辣椒、蜂蜜等14個核心品類重點培育,擴大出口量,引領全省食品農產品出口。如推動西峽建設全國出口香菇集散地,2017年西峽香菇出口達64.8億元,已成為“一縣一品”的杰出代表,全縣20萬農民從事香菇生產和經營,農民人均收入近50%來自香菇產業。
2017年全省出口香菇達87.6億元,同比增長21.2%,成為我省最大宗的出口農產品。
又比如推動靈寶、陜縣兩地蘋果年出口量突破15萬噸,蘋果產業成為三門峽特色農業主導產業。14個核心品類年出口均超5億元,其中5個超10億元。
作者: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吳軍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