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何一種社會現(xiàn)象背后所隱藏的消費商機,都被極度敏感的商家或資本關注著,甚至催生出一個個全新的消費理念和商業(yè)模式。
“一個人的經濟”也是如此。在日本,“一人文化”早已衍生了“一人經濟”。在中國,同樣有些新型消費產物佐證著這一現(xiàn)象。
迷你KTV、外賣小火鍋、手游……這些被“一個人”所熱愛,又因“一個人”而火起來的新事物,值得去挖掘其背后的潛力。
【萌芽】
應對“一人食”
火鍋店有了暖心舉動
2017年3月,海底撈登上了熱搜,只因一位顧客在北京某家海底撈就餐時,服務員在其對面位置放了一只布偶熊,這位顧客將這件事發(fā)在了微博上,引起了熱議。
“這只小熊是來陪你吃火鍋的。”如今在海底撈淮河路店有顧客一個人吃火鍋時,服務員仍會放只布偶熊,此外,面對一人顧客,服務員會更多地與你搭話。
該店劉經理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單獨來吃火鍋的現(xiàn)象很早就有了,這些客人就餐多半是中午,而且大多數(shù)都是高中生,“他們一般都是因為想吃又想得到充分的休息才會獨自前來。”
“附近一位女性酒吧駐場,經常會在夜里下班后來海底撈。”劉經理說,印象中她就帶過兩次朋友,其余都是自己來吃。
另外,一些公司白領、高管也會在凌晨獨自來吃海底撈,“他們工作很忙,那么晚約人來吃也很難了。”
劉經理介紹,除了放置布偶熊,海底撈也曾推出單人火鍋和單人套餐,方便一人食用。
【發(fā)展】
一人生活
造就新型商業(yè)產物
如同一人吃火鍋一樣,一人看電影的情況同樣司空見慣。
在七天地國際影城,相關負責人對河南商報記者說,這兩年隨著“一人生活”習慣的流行,電影院經常能見到一個人來看電影的顧客。這些顧客男女都有,而且一般會在下午來觀看,“在傳統(tǒng)觀念里,一個人來看電影會被恥笑,也會覺得沒面子,而現(xiàn)在這種想法逐漸在淡化,影院也適時推出了劃算的單人觀影套餐。”
在惠濟萬達影城,相關負責人說,在電影的選擇上,獨自前來的顧客經常會看一些喜劇,并且這些顧客數(shù)量在不斷增加。
2017年8月,各品牌的迷你KTV悄然駐扎鄭州,現(xiàn)如今依舊在蓬勃發(fā)展、壯大。
迷你KTV是一種新的娛樂消費模式,它出現(xiàn)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取代和沖擊傳統(tǒng)的KTV,而是將傳統(tǒng)KTV的社交與服務功能盡可能剔除,專注于唱歌本身。
在沒有迷你KTV出現(xiàn)時,即使是“麥霸”,一個人走進KTV去唱歌也會感到十分尷尬。很多學生或歌唱愛好者可能都想通過唱歌來宣泄,但一個人去難免會有許多不自在,而且有些人根本不喜歡太喧囂,迷你KTV的出現(xiàn)滿足了歌唱愛好者的需要。
據(jù)公開資料統(tǒng)計,2017年中國迷你KTV市場投放量預計超過3萬臺,市場規(guī)模預計達38億元。
只想宅在家里的人,自然也不會下樓買菜做飯,訂外賣成了他們的“剛需”。2017年,某外賣平臺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宅”是當代大部分年輕人的假期標簽,無論是大學生還是職場人士,社交生活已逐漸轉移到移動社交平臺,外出需求減弱,從外賣訂單分布看,周末的訂單占全周訂單近三成,“訂外賣”成周末常態(tài)。
鄭州一家西北面館老板介紹,從2016年底至今,該店在外賣平臺的營業(yè)額增長了約8倍。
【做法】
瞅準商機
布局“一人食”外賣小火鍋
不可否認,火鍋在中國餐飲市場上占據(jù)著重要位置。不過對于“宅”或者單人顧客,想吃火鍋怎么辦?最近,外賣單人火鍋就因此火了。
去年12月底,淘汰郎外賣火鍋在鄭州開張。鄭州代理人付煜在和河南商報記者交談中,直言淘汰郎“來晚了”。
付煜說,如今消費群體對改善伙食有著強烈要求,但絕大部分人長期獨居,外賣小火鍋能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
在一款熱銷的套餐里,包含肉類、丸子、蔬菜、主食等,且鍋具等配套設施齊全。
付煜介紹,淘汰郎在鄭州處于萌芽階段,不過從去年12月底開張到現(xiàn)在,已經從最初的一天幾單上漲到了20余單,“顧客以單身或者郊游的人為主,單身顧客中,又以女性居多。”
“我們這種方式,滿足了‘一人食’的需要,再加上中高端的定位,現(xiàn)在顧客回頭率四五成,而利潤有兩三成。”付煜說,這個市場是很巨大的,“2019年,我還準備在鄭州增設兩家分店,覆蓋更多的人群。”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崔文
編輯:河南商報趙琦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