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鄭州新年開工第一會,都是生態建設大會,由此可見鄭州對于“青山綠水、藍天白云”有多重視。
近日,鄭州市政府下發了《鄭州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實施方案》(簡稱《方案》),這份綠色軍令狀說了些什么呢?
【發布】鄭州主城區2019年上半年 達到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
建設國家生態園林城市,鄭州畫了一條線。2019年6月底,鄭州市區主城區達到或超過“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各項指標要求。2019年7月至10月,鄭州將嚴格對照標準,整理迎檢材料并報送。
據此,鄭州市制定了6大方面、47項具體任務,并規定了具體時限。
鄭州將落實 “綠色圖章”制度,加快規劃綠地 “變現”,明確綠化用地的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和管理權,出臺推廣屋頂綠化、林蔭停車場建設、民建公園綠地的鼓勵性政策或強制性規定。
【游玩】新建公園、游園800個
《方案》提到,鄭州市區主城區各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共完成新建公園、游園800個。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公園50個,5000平方米以下微公園、小游園750個 (2018~2019年度)。
金水區 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公園7個、5000平方米以下93個;
二七區 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公園7個、5000平方米以下93個;
中原區 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公園7個、5000平方米以下93個;
惠濟區 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公園5個、5000平方米以下95個;
管城區 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公園6個、5000平方米以下94個;
鄭州高新區 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公園8個、5000平方米以下92個;
鄭州經濟開發區 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公園5個、5000平方米以下95個;
鄭東新區 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公園5個、5000平方米以下95個。
【綠色】城市綠道連接城鄉
未來,鄭州還將編制城市綠道建設規劃,以綠道串聯城鄉綠色資源,與公交、步行及自行車交通系統相銜接,為鄭州市民提供親近自然、游憩健身、綠色出行的場所和途徑。通過綠道合理連接城鄉居民點、公共空間及歷史文化節點,科學保護和利用文化遺產、歷史遺存等,該項工作計劃于2019年6月底完成。
此外,鄭州還將實現對古樹名木和后備資源保護,嚴禁移植古樹名木,古樹名木保護率100%。
同時,于2019年6月底完成樹齡超過50年 (含)以上古樹名木后備資源普查、建檔、掛牌并確定保護責任單位或責任人 。
【關注】截至2019年6月底 鄭州優良天數達292天以上
2017年,鄭州市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要達189天以上。這一目標已于2017年12月8日提前完成。
《方案》提到,2019年6月底,鄭州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 (天)大于等于292天。為此,鄭州將加強空氣污染治理,重點對機動車、建筑揚塵和工廠的空氣污染進行積極控制和治理。也就是說,今后一年半,鄭州要通過嚴管嚴控,為鄭州人再多掙103個優良天。
鄭州還將重視林蔭路建設,新建道路全部規劃設計為林蔭路,逐步改造不達標道路,完成時限為2019年6月底。
步行、自行車交通系統將成為鄭州人的重要出行方式。制定步行、自行車交通體系專項規劃,獲得批準并已實施;建成較為完善的步行、自行車交通系統。完成時限為2019年6月底。
【鏈接】什么是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有三大指標,城市生態環境指標,城市生活環境指標,城市基礎設施指標。
三大指標下還有主次干道平均車速、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空氣污染指數小于等于100的天數等具體指標。
編輯:實習生 魏瑩瑩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