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3月1日)開始,我省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小攤點,就要在食藥監部門備案了。

2月28日,記者在“2018年河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河南省食藥監局”)工作會議”上了解到,今年,我省將在轉變食藥監管方式、提升餐飲業質量安全、有效實施聯合懲戒、建立追溯體系、加大抽檢力度、政府信息公開化等方面發力。
“省口岸食品藥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中心”一期主體結構封頂
目前,投資6.3億元、建設規模12.5萬┫的“河南省口岸食品藥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中心”項目一期主體結構已經封頂,距離河南省食藥檢驗檢測體系日趨完善,又進了一步。
據介紹,該項目位于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北部、南水北調渠以東新鄭機場CBD中心區域。項目分兩期建設。投入使用后,河南省口岸食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所檢驗能力,將分別達到每年5萬批、2萬批。屆時,將實現對食品和醫療器械從引進、生產、流通到試用全過程質量監督提供技術服務,使河南省食品藥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進入全國一流水平。

此外,鄭州藥品進口口岸申建準備工作也基本完成。
食品“三小”管理條例3月1日起施行
食品餐飲行業“三小”——小作坊、小經營店、小攤點,一向是行業監管痛點。從明天開始,河南省人大常委會頒布的《河南省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和小攤點管理條例》將要實施。實施后,我省行政區域內的食品“三小”都要到食藥監相關部門備案,接受監查。
根據條例內容,“食品小作坊”是指有固定生產加工場所,從業人員較少,生產加工場所建筑面積不超過300平方米,生產條件簡單,從事食品生產加工活動的個體工商戶;
“小經營店”,是指有固定經營場所,使用面積不超過60平方米(含60平方米),經營規模較小,經營條件簡單,從事食品銷售、提供餐飲服務的個體工商戶;

“食品小攤點”,是指無固定店鋪,在批準的地點和規定的時間內擺攤設點,從事食品銷售、提供餐飲服務的個體經營者。
備案登記原則是公開、公平、公正、便民、高效,不收取費用
在監管方面,對“三小”建立信用檔案,定期不定期現場監查,在經營場所和政府網站公開不良信用記錄,將嚴重失信“三小”列入“黑名單”,向社會公開其違法信息。
“‘三小’監管要‘軟硬結合’、注重‘軟’手段。”省食藥監局黨組書記薛云偉說,“三小”管理松散,很多行政“要么開、要么關”的“硬”辦法用不上,那么就從“軟”方法入手,最主要是信息透明化、公開化,在經營場所附近街區“現場公示”,讓做假的“門可羅雀”、讓質量好的“可以掙錢”。
3~5年里,創建一批“互聯網+明廚亮灶”示范店
河南省“互聯網+明廚亮灶”示范店創建工作于去年正式展開,在未來3~5年中,要創建一批示范店,予以公示、授牌和物質獎勵。

據了解,“明廚亮灶”就是采取視頻技術、透明展示、廚房開放活動、陽光公示等形式,公開廚房環境、加工過程、清洗消毒、食品原料儲存狀態等,使消費者能夠了解菜肴“背后的故事”。借助安裝在食品加工制作場所的設備、網絡傳輸視頻技術,讓監管部門、社會公眾能夠通過電腦、手機、顯示屏等終端設備,實時觀看餐飲單位后廚食品生產加工流程。
薛云偉表示,這是食藥監部門探索智慧監管、提升監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工程。
打通全省“12331”食藥舉報熱線平臺,全年24小時受理投訴
“之前的‘12331’,是分級接聽、辦理,現在我們在省里建立一個中心,統一接聽、分辦、跟蹤、督查,全年24小時有人值守。”河南省食藥監局宣傳處副處長楊國猛介紹,以前的“12331”,省、市、縣各有平臺,只有工作日的工作時才有人接聽投訴。為了保持打假治劣高壓態勢,河南省重新構建了“12331”平臺,建成覆蓋全省、統一受理、分級辦理的“12331”投訴舉報工作體系。

去年全年,12331平臺共受理投訴舉報3.1萬件,舉報核查率和按時辦結率均達100%;全省查處一般程序違法案件2.7萬起,罰沒金額1.8億元,搗毀制假售假窩點62個,移送公安機關330件。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崔莉莉
編輯:實習生 魏瑩瑩
來源:河南商報


2月28日,記者在“2018年河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河南省食藥監局”)工作會議”上了解到,今年,我省將在轉變食藥監管方式、提升餐飲業質量安全、有效實施聯合懲戒、建立追溯體系、加大抽檢力度、政府信息公開化等方面發力。
“省口岸食品藥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中心”一期主體結構封頂
目前,投資6.3億元、建設規模12.5萬┫的“河南省口岸食品藥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中心”項目一期主體結構已經封頂,距離河南省食藥檢驗檢測體系日趨完善,又進了一步。
據介紹,該項目位于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北部、南水北調渠以東新鄭機場CBD中心區域。項目分兩期建設。投入使用后,河南省口岸食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所檢驗能力,將分別達到每年5萬批、2萬批。屆時,將實現對食品和醫療器械從引進、生產、流通到試用全過程質量監督提供技術服務,使河南省食品藥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進入全國一流水平。

此外,鄭州藥品進口口岸申建準備工作也基本完成。
食品“三小”管理條例3月1日起施行
食品餐飲行業“三小”——小作坊、小經營店、小攤點,一向是行業監管痛點。從明天開始,河南省人大常委會頒布的《河南省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和小攤點管理條例》將要實施。實施后,我省行政區域內的食品“三小”都要到食藥監相關部門備案,接受監查。
根據條例內容,“食品小作坊”是指有固定生產加工場所,從業人員較少,生產加工場所建筑面積不超過300平方米,生產條件簡單,從事食品生產加工活動的個體工商戶;
“小經營店”,是指有固定經營場所,使用面積不超過60平方米(含60平方米),經營規模較小,經營條件簡單,從事食品銷售、提供餐飲服務的個體工商戶;

“食品小攤點”,是指無固定店鋪,在批準的地點和規定的時間內擺攤設點,從事食品銷售、提供餐飲服務的個體經營者。
備案登記原則是公開、公平、公正、便民、高效,不收取費用
在監管方面,對“三小”建立信用檔案,定期不定期現場監查,在經營場所和政府網站公開不良信用記錄,將嚴重失信“三小”列入“黑名單”,向社會公開其違法信息。
“‘三小’監管要‘軟硬結合’、注重‘軟’手段。”省食藥監局黨組書記薛云偉說,“三小”管理松散,很多行政“要么開、要么關”的“硬”辦法用不上,那么就從“軟”方法入手,最主要是信息透明化、公開化,在經營場所附近街區“現場公示”,讓做假的“門可羅雀”、讓質量好的“可以掙錢”。
3~5年里,創建一批“互聯網+明廚亮灶”示范店
河南省“互聯網+明廚亮灶”示范店創建工作于去年正式展開,在未來3~5年中,要創建一批示范店,予以公示、授牌和物質獎勵。

據了解,“明廚亮灶”就是采取視頻技術、透明展示、廚房開放活動、陽光公示等形式,公開廚房環境、加工過程、清洗消毒、食品原料儲存狀態等,使消費者能夠了解菜肴“背后的故事”。借助安裝在食品加工制作場所的設備、網絡傳輸視頻技術,讓監管部門、社會公眾能夠通過電腦、手機、顯示屏等終端設備,實時觀看餐飲單位后廚食品生產加工流程。
薛云偉表示,這是食藥監部門探索智慧監管、提升監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工程。
打通全省“12331”食藥舉報熱線平臺,全年24小時受理投訴
“之前的‘12331’,是分級接聽、辦理,現在我們在省里建立一個中心,統一接聽、分辦、跟蹤、督查,全年24小時有人值守。”河南省食藥監局宣傳處副處長楊國猛介紹,以前的“12331”,省、市、縣各有平臺,只有工作日的工作時才有人接聽投訴。為了保持打假治劣高壓態勢,河南省重新構建了“12331”平臺,建成覆蓋全省、統一受理、分級辦理的“12331”投訴舉報工作體系。

去年全年,12331平臺共受理投訴舉報3.1萬件,舉報核查率和按時辦結率均達100%;全省查處一般程序違法案件2.7萬起,罰沒金額1.8億元,搗毀制假售假窩點62個,移送公安機關330件。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崔莉莉
編輯:實習生 魏瑩瑩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