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應高質量發展新要求,既要加快本土企業轉型升級,吸引更多外部優質企業入駐,又要在做好本土人才培養的同時,加快引智入豫步伐。
河南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全省前兩個月新增企業數同比增長33.1%;鄭州市GDP破9000億元大關,距“萬億俱樂部”更近一步……初春的中原大地,捷報頻傳,好事連連。
城鎮人口數量首次超過農村,意味著昔日的傳統農業大省實現了從鄉村型社會到城市型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在河南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新增企業數量漲勢喜人,市場主體的質量和結構進一步優化,是市場活力十足的表現,其中,“三十五證合一”、登記全程電子化,對企業數量增長也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顯現了政府機構“放管服”改革的成效;鄭州市GDP突破9000億元,省會城市龍頭地位更加突出,必將帶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更上新臺階。
河南經濟已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才需求是經濟動態晴雨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氣息,從一場場春季招聘會便能感受出來:3月1日,河南人才市場發布數據顯示,春季招聘會開幕一周來,共有897家企業入駐“攬才”,其中上市企業、知名企業占比55.7%,高于去年同期的47%。除優質企業占比創新高外,會場中的普通企業也呈現出由傳統制造業、傳統服務業向高端制造業、高端服務業轉型的趨勢。適應高質量發展新要求,一方面我們要加快本土企業轉型升級,吸引更多外部優質企業入駐;另一方面,在做好本土人才培養的同時,也要加快引智入豫步伐,辦好聚賢納才的好事實事,為中原高質量發展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撐。
“企業要發展,更要碧水藍天”,赴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安陽鋼鐵集團公司董事長李利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用三到五年時間,“把鋼鐵廠建成4A級景區”。恪守企業社會責任,去年3月,安鋼集中啟動了總投資達30億元的環保提升項目建設,目前主要污染物實現了“近零排放”。高質量發展必然是人與自然和諧的發展,是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比翼齊飛的發展。“十三五”期間財政資源只能滿足10%至15%綠色投資需求,投資總量嚴重不足,這就需要充分調動企業與社會的力量,發展綠色金融,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精準征收環保稅,加快高污染、高耗能產業轉型升級。
春節期間,河南人下館子的消費比往年更多了,出門、出境旅游的人更多了,有機雜糧、保健品禮盒等綠色健康類食品銷售紅火,智能機器人、智能馬桶蓋等高科技產品受到青睞,電影票務、唱歌休閑也成為消費新亮點……從“買什么”“玩什么”,到“買得好”“玩得好”,中原人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高質量發展,就是要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不斷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質量提升、調整優化結構、深化轉型攻堅,我省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就會越來越高。
滿園春色惹人醉,不負韶光砥礪行。讓我們張開臂膀,擁抱中原大地高質量發展的春天。
作者:河南日報記者夏遠望
編輯:河南商報趙琦
來源:河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