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家媒體113名記者現場報道 |
媒體眼中,河南名片有哪些? |
昨日下午,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河南代表團舉行聯組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會議全程向中外媒體記者開放,51家媒體共113名記者來到現場報道。在他們眼中,河南的名片有哪些?
加拿大共生國際傳媒記者胡憲:
拜祖大典、紅旗渠精神、優秀文化
加拿大共生國際傳媒記者胡憲早早就來到了會場。為什么選擇河南團?胡憲告訴記者,過去幾年間,因為工作原因,她曾多次去到河南,參觀過“人工天河”紅旗渠,也參加過一年一度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河南每一個縣城都有厚重的文化積淀,每次到河南都覺得時間不夠用。”胡憲說。
胡憲生活的加拿大魁北克省有不少華僑、華人都來自河南。通過跟他們接觸,胡憲發現,他們對河南老家有很深的眷戀。“今天過來,既是我個人對河南文化興趣濃厚,也是為了把他們的心聲帶到河南團。”
同時,胡憲也談到,河南文化在海外的宣傳力度還有待加強。“2018年是中加旅游年,我建議河南方面借此契機,多多舉辦官方或者民間的交流活動,如河南出土文物展覽、武術表演等,讓世界更加了解河南。”胡憲說。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部主任梅淑娥:
親切、厚道、開放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部主任梅淑娥說,作為河南洛陽人,她對河南的發展變化非常關注。“上午剛結束采訪,下午不管有什么事,一定要趕過來,因為河南是我的家鄉。”
提起河南,梅淑娥首先想到的三個詞是親切、厚道、開放。她說,親切是在外多年的她對河南的第一感覺,厚道是在她眼里河南人的品質。此外,梅淑娥認為近些年河南也越來越開放了,在“一帶一路”方面做得風生水起。
中國新聞社記者付強:
裝備制造、豫劇、高鐵
中國新聞社記者付強昨天下午也來到了河南代表團。河南是一個裝備制造大省,作為一名新聞人,付強最關注河南的是,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下,河南如何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轉變,如何做好品質革命。河南的軍民融合工作也是付強關注的話題。“河南有很多軍工企業,之前河南的軍民融合工作取得一系列成績,那以后如何繼續深化?”
說起河南,首先浮現在付強腦海里的是美食文化、傳統文化和發達的交通。“河南的黃河大鯉魚非常好吃,豫劇、太極也很好看,在交通方面,河南的高鐵建設也令人矚目。”付強說。
迪拜中阿衛視駐華首席記者馨?:
“一帶一路”、少林功夫、嵩山論壇
身著異域風情服飾,身材瘦削高挑,面容姣好,昨天參與河南代表團媒體開放日活動的百余名記者中,一名國外記者格外引人注目。在國內媒體圈中,這名來自迪拜中阿衛視的駐華首席記者馨?,已經有了很高的知名度,被稱為“網紅美女記者”。她曾到過河南參與嵩山論壇報道。
“請問下河南在‘一帶一路’建設方面是如何做的?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績?”記者提問環節,馨?一口流利的中文向在座的代表提問。會后,馨?說,這次來到河南代表團,最關注的就是河南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貢獻,通過代表的回答了解到,河南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非常積極,涉及的領域也非常廣。
除了“一帶一路”建設,說起河南,馨?想到的還有少林功夫和嵩山論壇。“有機會我一定多去河南看看。”
來源:大河報
記者:大河報 梁新翠彭飛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