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經的新鄭機場 曾經的燕莊機場“搬”到了新鄭 |
![]() |
如今的新鄭機場 如今的新鄭機場成為我國八大區域性樞紐機場之一 河南商報記者 王春勝/攝 |
64年前的鄭東新區CBD還是一片稻田,最具標志性的建筑就是鄭州燕莊(東郊)機場。
1956年6月,中國民航在鄭州燕莊機場建立鄭州航站,并將軍用機場改為軍民合用機場。當年,“旅客吞吐量12人次,貨郵發運量793公斤”是它的戰績。而在今年40天的春運中,鄭州新鄭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330萬人次。
這些年,鄭州機場到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變遷?又是如何創造出一個個鄭州速度的?
【回憶】
飛機噪音大到沒法對話
王建國,鄭州燕莊機場的通訊機要員。1966年,從空軍航校轉業到廣州的他調入鄭州機場。
回憶起那個“出門全靠兩條腿”的年代,他說,“那個年代,一張鄭州到廣州的機票75塊,頂上普通工人幾個月工資了。”那時候,坐飛機也有講究,得夠級別,“規定縣團級以上的人才能坐。”
“飛機飛得不高,速度也慢,噪音大到倆人臉對臉說話都聽不見。”回想起當時的情景,王建國印象深刻,“我記得當時要去廣州出差,途中氣流波動大,上了飛機從頭吐到尾,坐上一次難受幾天。”
【變化】
“搬”到新鄭 天翻地覆
當時任河南機場集團公司營運部黨總支部書記的白永明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鄭州燕莊機場最早的候機樓兩層,面積不到200平方米。
經歷多次改擴建,鄭州燕莊機場的容量和硬件設備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但機場規模已經影響了發展腳步,1997年8月,這個毗鄰城邊的機場開始往外“搬家”。
“搬家”后的鄭州機場,員工人數從1956年的不到100人,增加至1000人,年旅客吞吐量達150萬人次,貨運吞吐量約200噸。
2011年12月26日,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年客運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2015年年底,鄭州新鄭國際場T2航站樓投入使用。
如今,河南機場集團三期工程已啟動,預計到2020年,鄭州機場有望開啟“三跑道”時代。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王喬琪
來源:河南商報
編輯:河南商報 孫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