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在兩會期間表示,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首次超過800萬;省教育廳透露,我省大中專院校畢業生人數今年將超過53萬,創歷史新高。大學生就業問題,進一步引發社會關注。近年來國家通過創業引領、基層成長等途徑,在確保畢業生就業穩中向好的同時,引導大學生到更廣闊的天地間發揮個人價值,創造出彩人生。
許昌學院音樂學專業大四學生朱亞麗的父母怎么也沒想到,還在上大學的女兒把自家產的土蜂蜜賣出了大名堂——不僅注冊了商標“蜂薏堂”,還研發出了蜂蜜唇膏。
“我父母、叔叔、堂哥都是養蜂人,我們家養蜂傳到我這一代已經是第四代了。我要把這個甜蜜事業做大。”3月18日,朱亞麗接受記者采訪時顯得信心滿滿。
朱亞麗的信心,除了自家蜂蜜質量好,更緣于為了幫助大學生圓創業夢,學校、國家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的保駕護航。
2015年秋季,萌生創業夢想的朱亞麗免費入駐學校的眾創基地,和3位老顧客一起成立了專門賣原生態蜂產品的“蜂薏堂”公司,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把老家的蜂蜜賣到了全國各地,每月純利潤4萬余元。
“我根據家傳的蜂蠟小偏方研發出了天然蜂蜜唇膏,情人節前推出后,沒想到那么受歡迎。”朱亞麗說,“我今年的‘小目標’,是研發出更多純天然蜂蜜保健品和化妝品,營業額達到300萬元。未來,我希望有能力帶動老家的養蜂戶一起致富。”
乘著政策的東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和朱亞麗一樣圓了創業夢。
黃河科技學院商學院2014級學生馬維祥來自甘肅玉門,在老師的指導下成立了河南百草坊商貿有限公司銷售家鄉的黑枸杞,不僅得到了學校提供的辦公和倉儲場地以及優秀校友一對一的指導幫扶,還獲得了省教育廳大學生創業扶持基金10萬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項目扶持基金2萬元,在實現創業夢的同時助力家鄉父老脫貧致富;河南農業大學畢業生、河南希芳閣綠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洋洋,看準了“當時在國內剛起步、河南還是空白”的無土草坪的市場前景,在團省委和母校的支持下,5年間就將希芳閣從一個大學生創業的小微企業變身為“新三板”掛牌企業……
“能圓創業夢,離不開學校的扶持。”朱亞麗說。依托潁川眾創、創新創業大樓、大學科技園、實踐教育基地等創新創業實戰演練平臺,許昌學院通過“思維碰撞區”“創業體驗區”“創業苗圃區”“孵化加速區”“創業示范區”以及“創客夢工廠”為有創業夢的大學生提供分類指導、幫扶,累計為200多個創業團隊提供孵化服務。去年,該校獲評“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許昌學院的做法只是一個亮點。為解決學生創業實踐場地缺乏的實際難題,我省高校紛紛建設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對大學生的創業項目進行孵化,大批創業大學生得到了幫扶、指導和鍛煉。
創新創業既是時代的呼喚,也是滿懷夢想的青年學子的心聲。數據顯示,我省高校畢業生、在校生自主創業者近年來持續增加,以創業帶動就業正在成為大學生的共識。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扶持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我省每年投入超過1億元。今年我省將深化培養方式、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管理制度等創業教育教學改革,完善細化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彈性學制管理,實施保留學籍、休學創業等政策,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同時,各高校將通過校企交流、培訓培養等方式,加快建設一批職業化、專家化的創業師資隊伍,根據大學生不同階段和不同需求提供政策解讀、項目對接和培訓實訓等指導服務,幫助更多大學生成功創業。
記者:大河報 史曉琪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