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鄭州一家影院售賣的電影形象衍生品 河南商報記者 鄧萬里/攝 |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最近發布的數據,今年2月全國電影票房為101.40億元,同比增長64%,打破去年8月創造的73.79億元單月票房紀錄。這也是中國電影單月票房首次突破100億元。
票房蓬勃的背后,是影院的飛速發展。據了解,近幾年除了萬達影院、奧斯卡影城在鄭州快速擴張外,大地影院、韓國CGV影城等高端品牌也紛紛入駐,搶灘鄭州。
【數據】
鄭州影院已達94家
增長超30%
2018年,中國電影業收獲史上最強春節檔。據貓眼數據顯示,2018年春節檔(2月15日~21日)共計取得54.1億元票房(不含服務費),遠超2017年春節檔(1月28日~2月3日)的32.3億元票房,春節檔票房首次突破50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68%。
根據貓眼專業版顯示的影院數量統計,鄭州(含新密、新鄭、滎陽、登封、中牟)的影院數量截至2018年2月達到94家。
有媒體報道,在近兩年的時間里,鄭州有30余家影院開業,2017年影院數量約增長23家,增速超30%。
影院數量增速如此之快,在業內人士看來,一方面是影院人流量龐大,其顧客人群消費能力較強,影院盈利能力可觀;另一方面,商業綜合體也希望靠影院吸納人流量。
【亮點】
三、四線城市春節期間
電影票房呈現“井噴”
奧斯卡熙地港國際影城運營經理鄭磊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受人口回流及影院向三、四線城市擴散的影響,春節期間,河南一些地級市的影院電影票房呈現“井噴”。
“本來我們預測一家影院突破30萬元票房就不錯,結果突破40萬元,完全出乎意料。”鄭磊說。
藝恩數據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春節檔一線城市觀影人次由2017年923萬人次提升至1356萬人次,同比增長47%,票房由4.13億元提升至6.05億元,同比增長46.44%,二線城市票房及觀影人次也分別同比增長58%和50%。
【角逐】
資本搶奪影院市場
互聯網巨頭進入
隨著影院擴張和影院觀影技術更新,伴隨著人們文化娛樂消費提升,影院市場日漸蓬勃,刺激了更多資本進來。
有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巨頭和金融機構競相角逐線下,影院已經成為搶奪的新戰場。
在河南商報記者的采訪中,不少業內人士提到,大家對商業位置的競爭幾乎進入白熱化,一家商業綜合體會有十幾家影院競相入駐,雖然在票房收入上,商業綜合體會對影院進行抽成,可有的商業綜合體為了吸引知名影院進入,甚至對影院票房進行補貼。
【趨勢】
排片同質化現象明顯
有影院向體驗方面轉移
隨著商業綜合體分布密度加大,影院之間的競爭也趨于白熱化。依照目前來看,雖然各影院排片會略有不同,但同質化現象依然明顯。因此,影院之間為了應對競爭,不少影院自發迭代升級,在觀影設備、環境體驗方面下功夫。
2017年9月23日,大地院線推出的高端影院品牌“悅影繪”在鄭州華強城市廣場亮相,該影院面積近4000平方米,總投資約2000萬元,配有8個3D激光數字影廳,其中包括1個VIP廳、1個巨幕廳和1個兒童廳,可同時容納近1000人觀影。
據悅影繪影院運營總監曹詠介紹,影院目前的競爭已經從原來的低價競爭向品質、服務和軟硬件設備提升轉移,畢竟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理念的變化,人們對舒適的追求越來越高。而靠票價的低價競爭,不但傷害影視行業,而且在政策上也是不允許的。
“經過無序的競爭,將向品質、經營思路、營銷上下功夫。”曹詠說,伴隨著新影院軟硬件自發更迭,影院市場將會面臨著洗牌。
河南商報記者在奧斯卡熙地港國際影城、CGV影城大衛城店、悅影繪影院等看到,影院在休息區提供了桌游、VR、按摩座椅、茶飲等多項服務,悅影繪的VIP廳可提供生日、求婚、聚會、會議等多種服務,座椅則是可以調節的真皮沙發躺椅。
【觀點】
鄭州影院市場并未飽和
三、四線城市是市場藍海
在奧斯卡熙地港國際影城運營經理鄭磊看來,鄭州的影院數量并未達到飽和狀態,從分布上來看,多集中在東區和中心城區,而向南、向西兩個區位相對數量較少。影院之間的競爭將在影片內容提供、營業時間拉長和觀影環境提升等維度改變。
3月9日,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看到,該影城在當日上午甚至一座難求,有的包場電影已經排到3天之后。鄭磊告訴記者,影院的方向和目標也會影響顧客,整個行業都需要引導消費,影院也需要自己的特色吸引顧客。
他認為,按照目前一線城市影院的擴張速度和密度,影院擴張將會快速下沉至三、四線城市,且三、四線城市的空間很大。他預計三、四線城市影院經過此番春節的“井噴”,外部資金將會很快進入。
河南省影視協會副主席王健認為,影院發展是一個規律性問題,電影本身的娛樂功能、文化藝術訴求等都是人們所需要的,而近幾年主旋律影視以及讓觀眾和國人認同的、認知的影片等興盛,實際上是文化提升和文化覺醒的標志。
【疑問】
影院會向社區發展嗎?
在行業中,通常把未依托商業綜合體的、服務周邊小區居民的影院稱為社區影院。
這會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嗎?王健認為,受片源提供、受眾規模以及放映場地和環境的限制,社區影院并不是未來發展趨勢。
“影院本身就是商業行為,不能脫離商業而生存,作為文化活動,可以象征性開設。”他說。
而鄭磊認為,社區影院的觀影效果不一定好,但因為能方便居民,也有一定的發展空間。他認為,大的商業綜合體規劃速度并未趕上社區樓盤開發的速度,加上多家影院競爭大商業綜合體,那種“臨近社區商超的非純社區影院”,能補充市民對觀影便利性的需求,也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在采訪中,多家影城負責人對社區影院的盈利情況表示不看好。據了解,電影票房收入按照多方分成的模式進行,有業內人士透露影院方的分成在40%左右。加上商業綜合體數量不斷增加,影院人流量被稀釋,影院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楊桂芳
來源:河南商報
編輯:河南商報 孫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