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不動
綜藝節目的同類競爭終于從熒屏燒到了網絡上。上周六開播的《熱血街舞團》和《這!就是街舞》形成正面對壘,讓街舞這個原本被普通大眾不熟悉的藝術形式充滿了幾分網綜時代的火藥味。
3月17日晚,《熱血街舞團》開播前一個小時,《這!就是街舞》在官微上直接@《熱血街舞團》,公開喊話“久等了,我們8點見”,徹底把街舞之爭這把火點燃。“街舞”和去年火爆的“嘻哈”不論從文化上還是受眾都一脈相承,緊貼90后、00后觀眾群體,他們也是當下娛樂消費的主力軍。但“年輕人”這塊蛋糕,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吃得下的。
先說兩檔節目的設置,雙方都用四位明星擔任領頭羊的作用。《這!就是街舞》中四位明星隊長的個人表演先炒熱節目,讓觀眾對節目感興趣,然后四位隊長分派四條街道,讓選手根據隊長表現自主選擇,前往隊長所在街道,統一接受隊長考核。《熱血街舞團》則是將四位導師兩兩組隊,由投票高的一隊先行。兩隊召集人根據“熱血之城”地圖上標注的位置前去尋找考核。在最終賽制方面,《這!就是街舞》以個人考核為主,最終選出一名單人冠軍,而《熱血街舞團》以團隊考核為主,最終選出的是超級舞團。從節目風格來看,《這!就是街舞》用的是燦星擅長的達人秀設置,以選手表演和隊長互動為主,讓觀眾沉浸其中。而《熱血街舞團》用劇情片手法做真人秀,在前后邏輯關系上會比較嚴謹,觀眾也像看一部電影大片般去欣賞節目。
3月19日晚,《這!就是街舞》進行了半決賽錄制,這檔節目與對手相比,最大的長處就是集結了一批街舞大神,比如黃景行、楊文昊、韓宇、王子奇等,整個節目更像是這些成名舞者之間的較量。節目還貼心地加入了不少技術分析,讓觀眾明白原來這些陌生的面孔在他們的領域里這么牛。而半決賽中選手和其他舞種老師之間的配合讓觀眾看到了街舞的另一種可能:原來街舞還可以和現代舞、芭蕾舞、國標舞等舞蹈形式結合,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視覺體驗。
在普通人看來,街舞可能是小眾的,事實上,有著自己文化內涵的街舞已經成為一種正式的舞蹈和體育運動方式。作為文化產業,最大的作用在于“意義”,這就要求相應的綜藝節目不僅要做到內容有趣,具備積極向上的意義,還要擯棄常規的用話題、緋聞搏出位,用真正的優質節目來做節目。
另外,街舞也可以成為地域文化發展的契機。以河南為例,由于起步早、發展迅速,這些年向全國輸送了不少優秀街舞人才,雄厚的街舞基礎也讓鄭州成為全國的街舞重點城市。比如《這!就是街舞》中就有石頭哥、王子奇、沈子皓、賈永祥等河南籍頂尖街舞選手亮相。如果借著街舞文化普及之勢,潛心培育本土街舞選手,勢必會讓街舞成為河南的一張閃亮名片。
因此,誰做“一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發展街舞文化上的群策群力。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