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建輝:這種大數據“殺熟”,商家能夠運用大數據技術搜集用戶消費行為資料,從各種看似沒有關聯的碎片行為和場景中分析“算出”用戶的個性化消費喜好、習慣和水準等精準信息和模型數據。進而精確分類定位,駕輕就熟地“看人下菜”,差異化定價,該殺熟就毫不留情地殺熟,從而實現精準定向營銷和收益最大化。
確實,相對于過去那種“很惡很暴力”,面對面坐地漲價或硬生生敲詐勒索,簡直沒一點“技術含量”的宰客方法,而今這種大數據“殺熟”法,顯得“文明”多了,一切都由算法和程序自動完成,不顯山不露水,讓你在不知不覺中乖乖掏錢,根本不用擔心令人反感或不適甚至引發什么沖突。
應當看到,無論這種大數據“殺熟”偽裝性、欺騙性有多強,只要它是看人定價、任意調價,實質上就構成了價格欺詐和宰客欺客的事實。雖說它沒有明目張膽宰客那么囂張,但時下也是十分泛濫,對消費者權益的侵害一點也不小。因此必須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有關部門的重視及干預了。當事商家理應立即停止侵權,相關部門也應盡快行動,對這種新形態的技術宰客問題給予清晰界定并出臺相應的清理整治措施,強化監管,堅決糾正并處罰違法越界的各種技術宰客行為,有力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電子商務健康發展。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