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制圖/周瑞敏 |
幾年前,說起醫生和患者之間的關系,不少人會說出一大串各式各樣兩者之間的矛盾和糾紛,對媒體報道的一些醫患糾紛更是大加評論,甚至有人還會一頭倒向患者一方,認為患者是弱勢群體。
近幾年,隨著胡佩蘭、梁益建等“感動中國”人物的出現,讓醫患關系逐漸有了些許緩解。進入今年3月份,我省已經接連上演了數十幕暖心的醫患故事。
談及救人之事被傳頌時,這些醫護人員都回以淡淡的微笑,說“這是醫護人員的本能和職責,換作誰都會那么做”,而類似這樣的話,還有很多……
第一幕:高空救援
【緊急】
3萬英尺的高空中
國際航班上突發意外
3月24日凌晨1點左右,離開中國北京首都機場6小時后,由埃及航空執飛的MS833次航班,已經來到地中海南岸,在3萬英尺的高空中,它以950公里/小時的速度,飛往埃及首都開羅。
此時,航班已進入夜間飛行模式,昏暗的機艙內,乘客們昏昏欲睡,一切看似平靜而有序。休假結束返回厄立特里亞的中國第11批援厄醫療隊隊長、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劉劍波想抓緊時間補個覺,到了厄立特里亞后能盡快開始工作。
“One passenger has a sudden syncope! Is there any medical personnel on this flight? We need your help!”飛機上突如其來的廣播聲,驚醒了剛進入夢鄉的劉劍波,“當時乘務長是用英語播報的,說的意思是有人暈倒了,問飛機上有沒有醫生。”
雖然身體很困,但劉劍波還是使勁兒揉搓了幾下臉,起身喚醒了醫療隊其他幾名醫療專家。“當時大家都在睡覺,但聽我說有人得急癥了,都立馬來了精神。”根據乘務長廣播中的提示,劉劍波和幾名隊員來到機艙尾端的醫務室。
此時,醫務室內幾名乘務員顯得焦急又無措,患者的家屬、一名中國老先生也是低頭不語,緊緊握著老伴兒的手。
簡單交流后劉劍波得知,暈倒的賈女士今年65歲,有長達10多年的高血壓病史和3年多的心絞痛,在暈厥之前,因暈機不適以及恐懼去廁所等原因,已經有6個小時沒有進食和飲水了。
“當時患者有胸悶、頭暈、乏力、出冷汗等癥狀,我們去的時候已經暈厥,沒意識了。”劉劍波回憶道。
【救援】
自己動手配制口服補液
暈倒老人30多分鐘后好轉
賈女士病情緊急,可飛機上醫療設備匱乏,藥品不全,這讓與劉劍波一同來到醫務室的鄭大二附院的吳樹彪、王曉甫,以及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內科的任紅杰等人有些著急。
“有句話不是說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嘛,那我們就自己動手。”劉劍波和幾位援厄醫療隊的醫生迅速得出會診結論,并制定了治療方案。
在飛機上沒有輸液條件的情況下,醫療隊的隊員們自己動手,緊急配制了口服補液,給賈女士服用,并為其進行持續低流量吸氧,調整醫務室溫度至合適的體感溫度,密切監測著賈女士的生命體征變化……
30多分鐘后,賈女士的癥狀得以好轉。意識逐漸清楚、可以行走說話的她提出想回到自己的座位,在隊員們再次詳細檢查確保其安全后,最終答應了她的要求。
賈女士的老伴兒在離去前,挨個兒與醫療隊的隊員們握了握手,“我們去開羅看女兒一家,沒想到碰到了這么驚險的事兒,多虧你們了,真是出門遇貴人啊。”老人語調不高,但卻句句鏗鏘。
劉劍波看得出,老人對剛剛發生的一幕仍心有余悸,于是,他接著說道,“我們一直陪著您和阿姨,直到飛機安全降落,沒事的。”聽到這句話,老人重重地點了點頭,拍了拍劉劍波的肩膀。
見證了這一溫暖時刻,該航班的機長為幾位醫療隊隊員豎起了大拇指,說道,“Great!你們,棒棒滴!”
第二幕:賽道急救
【突發】
馬拉松突遇男子暈倒
他中斷比賽挺身相救
3月25日,2018年鄭開國際馬拉松賽鳴鑼開賽。連續10年參加馬拉松賽的鄭州人民醫院放療科主任單國用今年照常參加,還希望成績能比去年好些。
比賽進行1個多小時后,單國用順利跑至24公里處。他心里不免掠過一陣暗喜,“今年破去年紀錄看來有戲。”
還沒等這種小興奮在心里多持續幾分鐘,他就看見前方一名參賽隊員突然暈倒了。“那個人暈倒時剛好被身邊的民警接住。”單國用加快腳步跑過去,與民警一起將該男子抬到陰涼處的草坪上。
“當時不確定他啥情況,就想著能幫上啥忙不。”單國用發現,該男子呼吸和心跳正常,瞳孔沒有散大,但人卻一直無意識,手掌也一直處于抽搐狀態。
從醫多年并有著豐富馬拉松急救經驗的單國用判斷,該男子可能是中暑,或者是因為高溫、出汗過多而引起的電解質紊亂。隨即,他一邊對男子降溫,一邊把自己隨身攜帶的速效救心丸讓男子舌下含化8粒。
約過了20分鐘,暈倒男子終于出現了喉結動作,隨后眼睛也慢慢睜開,逐漸恢復了意識。“我看見他醒了心就放下了。”給男子喂了一點水,將情況交代給已趕到現場的救護人員后,單國用離開了,繼續向終點跑去。
【特別】
跑10年同樣的賽道
這一次馬拉松最有意義
單國用喜愛跑步,要追溯到30多年前的高中時期了。那會兒學業緊張,擔心病倒拖累功課,所以只要一有空,單國用就會到學校操場跑步。在他看來,只有跑步,才是他大腦最放松、精神最集中的時刻。
工作后,一次偶然的機會,單國用又愛上了馬拉松運動。他喜歡這個不斷挑戰自己、不斷征服自己的過程。也就從10年前開始,只要有時間,他就自費跑到全國各地參加馬拉松全程比賽,還曾獲得了3小時40分的個人最好成績。
如今,單國用堅持每天早上5點起床,跑完10公里后再去上班,“這樣你會覺得一天的狀態都很好,精力也很充沛。”年近五十的他也因跑步看起來活力滿滿。
一邊是醫生身份,一邊是馬拉松愛好者。為了將自己的職業與愛好更好地融合,每次參加馬拉松賽前,單國用都會備上急救藥品,“不定在賽道上遇到什么情況呢,好歹你是學醫出身的,遇到遇不到,你都得備著。”而這一次,提前備好的速效救心丸,就真的派上了用場。
這次他用4個多小時跑完全程,對這樣的成績,單國用并不滿意,可是他卻說,跑了10年同樣的賽道,就這一次馬拉松賽最有意義。“在享受比賽的過程中,又發揮了自己醫護人員的作用,很有意義。”
對于救完人默默離開,他笑著說,“沒啥值得說的,遇到那情況不是醫生也會去幫忙,要是醫生的話,那都會去救。”
記者:河南商報 王苗苗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