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場愛的馬拉松,長跑四十多年不間斷。一座愛的大院,滿是溫暖的手,真誠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鏈接到了百年后的人生終點。昨天下午,曾感動中國的鄭州隴海大院主人公高新海為自己簽下了人生最后一個“保單”——“生前契約”。
感動不只在大院,“生前契約”讓大愛傳承
29日下午,曾感動中國的隴海大院主人公高新海,在三名省紅會志愿者和兩個鄰居家人的幫助下,乘車離開現居住的鄭州市幸福路5號院,來到位于新鄭市的河南福壽園園區,在“生前契約”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1951年出生的高新海,今年67歲了。1976年,他突患急性橫貫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癱,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2008年,高新海的父母相繼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
此后,看病、報銷、工傷認定,高新海生活的每個環節都有隴海大院的鄰居伸出援手。鄰里互助的“隴海大院精神”感染了很多人,“隴海大院”集體因此榮獲2014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老有所養,逝有所安。如今這場愛的馬拉松被河南福壽園免費提供的“生前契約”項目接力,讓高新海不用為身后事發愁。
提起殯葬,很多人覺得晦氣,滿臉笑容的高新海不這么認為,“我覺得沒啥,人的肉體能存在百年,但精神可以不朽”。河南福壽園園區內安葬了一碗面溫暖一座城主角李剛等正能量名人,見義勇為英烈紀念廣場陳列了很多見義勇為犧牲烈士的事跡,把這些積極向上的精神凝聚并傳承下去,高新海覺得非常有意義,這也是最打動他的地方。
預約美好告別,你能接受嗎?
2017年3月12日,臺灣知名作家瓊瑤女士發布了一封公開信,向家人們預先囑托自己希望“尊嚴死去”的愿望,引發了全民熱議。有調查顯示,98.09%(30030人)表示理解瓊瑤發布生前預囑,95.34%(27434人)表示自己有可能會簽訂生前預囑。
社會越來越開放,對于死亡和殯葬話題,大家也從諱莫如深到坦然談論,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福壽園“生前契約”項目的市場接受度越來越廣。
鄭州的耿先生在鐵路部門工作,不久前為85歲高齡的雙親買了兩份“生前契約”。“老人走了之后,好多后事我們年輕人都不懂該怎么做。”耿先生說,在城市生活,好多殯葬規矩都不清楚,家里兄弟姐妹四人一商量,給父母各買了一份契約,耿先生認為“生前契約”最大的好處就是省事兒、便利,父母也非常能接受。
鄭州的李女士講述了父親去世時家里人手忙腳亂場景,父親去世后僅僅第一天,各項費用就花了2萬元。“因為不懂,別人要多少給多少,沒還價的余地。”
如何讓老人有尊嚴地告別,福壽園“生前契約”項目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大多數中國家庭是在去世那一刻才去選擇生后服務的,這樣特別忙亂,而且殯儀方面的服務分散程度高、不透明,行業需要規范,福壽園“生前契約”項目2015年進入河南市場,除了服務的便利和規范,項目還有自主性和保值性兩大亮點。
福壽園河南區域副總經理陳振楠介紹,很多人去世后,告別儀式和墓地的選擇都是家屬為其選擇,但很多人都希望可以在生前為自己做生后的決定,所以“生前契約”具有自主性,他們也有很多方案供選擇,還能做到定制化。此外,“生前契約”具有保值性,客戶現在為自己生后做的決定可能很多年之后才會執行,抗通脹、保證服務水平,是上市公司福壽園給客戶的承諾。
據記者了解,河南福壽園于2005年建園,隸屬于中國知名的殯葬服務提供商——福壽園國際集團(01448.HK)。園區位于河南省新鄭市龍湖鎮,距鄭州約10公里。河南福壽園占地面積超過500畝,著名作家柏楊、軍旅作家魏巍等各領域杰出人士均長眠這里。河南福壽園先后獲得河南省殯葬工作先進單位、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
記者:大河報 郭兵 文 趙龍翱 攝影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