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團打車正式登陸上海,不過當天便被上海市交通委等部門進行了聯合約談,主管部門要求美團打車應當合理確定網約車運價,實行明碼標價,不得有為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運營擾亂正常市場秩序的行為,美團打車廣告語里面的“一元錢出發”“低價出發”等內容應當予以撤銷。
為了進軍打車市場,美團打車在南京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試點,在把滴滴當成假想敵一年之后,美團打車終于在全國范圍吹響了進攻的號角。美團打車在上海的高調亮相,顯然只是拉開了一場大戰的序幕。美團向滴滴的當面叫板備受輿論關注,不過,令公眾有些驚詫的是,雖然經過了長期的謀劃與預演,美團打車的叫陣依然顯得過于簡單粗暴,超高補貼和低價打車的廣告,讓人依稀嗅到了“燒錢大戰”的味道。
提起“燒錢大戰”,公眾并不陌生,美團和滴滴更是親身經歷者——美團從“千團大戰”的硝煙中起家,滴滴則在數次“燒錢大戰”中笑到了最后。作為親歷者,想必美團和滴滴都明白,他們之所以最終勝出,并非“燒錢”最多,而是最能把握用戶的需求?;ヂ摼W企業競爭已經進入下半場,當各家企業都在致力于精細化經營的時候,“燒錢大戰”硝煙再起未免令人瞠目。重金補貼的誘惑下,上海的打車市場暗流涌動:一方面是司機互相刷單,甚至為了刷單而甩客的現象時有發生;另一方面是,大量不符合條件的網約車司機涌入其中;更為重要的是,“燒錢大戰”注定只是短期行為,由此留下的負面影響,卻需要當地市場去長時間消化吸收。實際上,這正是上海市交通委等部門第一時間約談美團的原因所在。
盡管遭遇了約談,王興似乎并不以為意,他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滴滴好像一貫喜歡“以資本為中心”的玩法,美團還是要繼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當美團“以資本為中心”策動燒錢大戰的時候,滴滴似乎正在“以客戶為中心”鞏固優勢——3月28日,滴滴出行正式對外發布其安全保障服務品牌“關懷寶”,稱今年將投入10億元作為“關懷寶”安全保障專項資金,確保車主與乘客的安全保障服務體驗。
對于網約車市場來說,決定企業競爭力的不只是補貼和價格,同時還離不開消費者的實際體驗。“燒錢大戰”看似立竿見影,實則只是以補貼吸引司機參與其中,消費者的體驗很容易因此被忽略——價格固然重要,比價格更重要的是安全保障。真正意義上的“以客戶為中心”,首先就應該保障公眾的出行需求和安全措施,而不是借助資本的力量跑馬圈地。隨著互聯網行業的迅猛發展,企業的競爭邊界日漸模糊,諸多互聯網企業紛紛致力于打造各自的生態鏈閉環。以此為背景,跨界競爭不僅無可厚非,而且預示著一種趨勢。但是,有一個基本前提不容忽視——建立在尊重用戶體驗的基礎上,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才更加實至名歸。
記者:大河報 趙志疆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大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