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們一邊“吐槽”奧數,一邊把孩子送進奧數輔導班。這是河南無數家長的尷尬選擇。
近些年,教育部門屢屢出臺相關政策為奧數降溫。4年前,大河報記者就曾探訪過奧數培訓市場,如今記者再度走訪,市場依舊火熱。奧數“高燒”原因何在?脫軌的奧數該如何回歸正途?
現狀奧數被屢屢喊打,但至今仍“高燒”
奧數很火,多年如此。
2014年,獲得奧賽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的學生,不再具備高考保送資格。同一年,大河報記者就曾探訪河南奧數市場,以《保送叫停,奧賽培訓緣何火爆依舊?》(2014年4月28日A10版)為題進行過報道。當年,很多教育培訓機構仍然標榜奧賽、杯賽在升學考試中的重要“作用”。大河報記者走訪中,有教育機構的招生負責人表示,每年到他們那兒上奧數課的學生數量特別多,每年都有好幾千人。
近些年,教育部門屢屢為奧數降溫。2015年,河南取消奧賽等高考加分項目。今年,教育部全面取消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等5項全國性高考加分。近日,教育部又發文,全面清理規范管理面向基礎教育領域的競賽掛牌命名表彰等活動,其表彰結果不得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依據。
然而,近日大河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奧數市場依然“高燒”,且小學生居多。“小學生幾乎占到班里的95%以上,甚至99%。”一名業內人士說。
值得關注的是,如今多家培訓機構不再明確打出“奧數班”的招牌,而是稱在數學培訓上有“培優班”“提高班”“沖刺班”等。對此,家長和業內人士表示,這所謂的“培優班”“提高班”,其實就是“奧數班”。
一名家長給大河報記者算了一筆賬,他給兒子報了一年的奧數班,共48個學時,一個學時180元,一年下來是8640元。“我們這還是課少的,有的孩子更多,而且班里孩子幾乎都在學奧數,你說怎么可能不給孩子報呢?”
探因奧數熱緣何多年難降溫?
原因1:以往小升初擇校,奧數成“利器”
“前幾年,想去個好一點的民辦初中,不好好學奧數怎么能行?”回憶起7年前女兒小升初時的情況,家長林女士至今記憶猶新。
她說,從女兒三年級開始她就陪著上奧數班,筆記記得比女兒還認真。到小學六年級時,她給女兒請了半年的假,專門去上各種輔導班,奧數是“大頭兒”。那年,她帶著女兒考了兩個知名的民辦初中,最終,女兒靠著不錯的奧數成績被心儀的學校錄取。
“這些年,盡管教育部門三令五申民辦初中招生時不準出現奧數題,民辦學校甚至聯合委托第三方出統一的選拔方式,但仍有學校或明或暗地通過奧數選拔學生。”家長呂先生說,為讓孩子上個好學校,家長賭不起,所以還得讓孩子學奧數。
原因2:部分高校自主招生青睞奧賽獲獎者
此外,大河報記者還了解到,多年來,在各大知名高校的自主招生環節,奧賽獲獎者往往備受青睞。2018年自主招生考試中,95%以上的高校仍然認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五大學科奧賽競爭的優勢。
其中,清華大學自主招生的申請條件之一為“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等學科具有學科特長,且在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表現突出的學生”。
北京大學也要求“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全國決賽獲得優異成績者”。
此外,今年鄭州大學自主招生對于奧賽同樣另眼相看。根據要求,報考理工類自主招生的考生須符合的條件中,有“高中階段獲得全國中學生(數學、物理、信息學)奧林匹克學科競賽省級賽區二等獎及以上”或“高中階段獲得全國中學生(化學、生物學)奧林匹克學科競賽省級賽區二等獎及以上”。
原因3:高中逐漸放開自主招生,是否會為奧數熱再添一把火?
2017年12月,我省教育廳公布《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其中指出,2018年將啟動我省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試點工作,給予有條件的高中階段學校一定數量的自主招生名額,招收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學生。
鑒于高校自主招生對于奧賽的青睞,不少家長擔憂,高中開展自主招生后,奧賽是否也會成為選拔標準之一?
“孩子今年初一了,前段時間看到中招新政策,小學沒給他報過奧數班,如果高中自主招生時對奧賽獲獎有要求,那孩子不是因此失去了一次機會?”鄭州家長萬先生表示,如果是這樣,還是得提前為孩子報個奧數班。
說法揠苗助長,誰在“妖魔化”奧數?
“不管適不適合,家長都在給孩子報奧數班,其實奧數真的并不適合所有學生。”對此,鄭州某中學一名老師說,真正的奧賽適合學有余力、有興趣、有特長的孩子,現實中通過奧賽進入知名大學的孩子也確實發展得都不錯,尤其在專業方面更得心應手。
也有理性的家長表示,讓孩子學奧數主要是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甚至是讀題能力,這些能力能讓孩子受益終身。
如此重要的奧賽,近年來,為何被屢屢喊打?業內觀點認為,奧賽尤其是奧數其實是被“妖魔化”了。在以往“小升初看奧數”的時代,小學生人人學奧數的勢頭猛烈,如同“看臺效應”,只要有人站起來,就沒人會再堅持坐著。“被裹挾著”投入奧數培訓,也是許多家長的普遍體驗。
對此,思維素質能力公益活動倡導者、教師馬國軍表示,在學生的某些階段,尤其是小升初階段,不少學校利用各種渠道通過奧數測試來選拔思維能力強的學生。加之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使得奧數成為小升初擇校中含金量最高的“敲門磚”。“所以,對于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家長熱衷于奧數;對于能力不強的孩子,家長便通過大班、小班甚至一對一培訓來‘揠苗助長’,以至于不少學校還曾停課,只為了培訓奧數。總之,為了孩子能夠獲得良好的初中教育資源,奧數受到了全民性的熱捧。”馬國軍說。
同時,他也坦言,因為市場有需求,原本并不接觸奧數的人開始盲目地為孩子選擇“奧數”課程,純粹就是為了升學而學。“原來用小學二、三年級課本知識能解決的問題,被賦予解題套路,對一些找不到解題套路的題目,就讓學生超出大綱要求學習,甚至小學三、四年級學生就學習方程組解題。”
專家與升學脫鉤,奧數教育應回歸理性
采訪中,不少教師和業內人士表示,奧數教育應回歸理性。
“目前的奧數熱是一種盲目熱,這不是真奧數,而是偽奧數。”馬國軍說,真奧數對提高學生思維品質,在培養學生思維創新方面,可以有很大幫助。“正確地學習,可以激發青少年的數學才能,引起青少年對數學乃至科學的興趣,發現科技人才的后備軍,促進并發展數學教育。”
對比看來,家長們趨之若鶩的奧數已經變了味兒,只能說是偽奧數。“沒有天賦的小學生被強制學習奧數,違背教育規律和少年兒童成長規律,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甚至有反作用。”
但他也坦言,雖然國家一再強調奧數和升學脫鉤,但家長們的固有觀念已經形成,短期內奧數的熱度不會降低。“現在,國家大力整頓相關問題,正是還奧數真面目的機會,把奧數拉回到原來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正確軌道上。”
他建議,要真正讓學生從奧數中獲得成長,首先,由專業人士判斷孩子是否適合學奧數,同時,家長也應放棄盲從心態,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才能。此外,要徹底為奧數降溫,歸根結底要徹底破除奧數與升學的關聯。
來源:大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