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報道,近日,在廣東茂名國際崗路段,執勤民警發現一輛闖紅燈的外賣配送摩托車,隨即對該車進行核查,結果令人大吃一驚。通過核查,這輛摩托車從去年9月至今,短短半年多時間居然有924起闖紅燈的交通違法行為。其中有一天,他就創下了違法闖紅燈18次的紀錄。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名外賣配送員竟然沒有機動車駕駛證。
隨著電商的蓬勃發展,網上訂外賣已成為不少上班族快節奏生活的一部分。街頭巷尾,送餐車風馳電掣的身影隨處可見,電梯間里,也不時可見外賣小哥氣喘吁吁的模樣。不過,網絡訂餐在給市民帶來便利的同時,其粗放式管理的模式也為公共管理制造了不少問題——送餐員闖紅燈、逆行、超速等交通違法行為較為普遍,擾亂城市交通秩序,導致的交通事故也時有發生。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會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于3月26日召開全國公安交管部門視頻會,并向快遞外賣行業組織、企業發出聯合倡議書,呼吁加強警社合作、警企共治,強化快遞外賣行業電動自行車交通管理,共同推動快遞外賣行業健康、規范、可持續發展。為此,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要求各地公安交管部門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快遞暫行條例要求,加大秩序整治力度,嚴查嚴管配送員闖紅燈、逆行、占用機動車道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針對外賣車輛交通違法的亂象,廣州、深圳、上海、天津等地陸續展開集中整治行動、約談外賣企業,強化外賣送餐員的管理。
身處互聯網+時代,網絡訂餐企業正在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由此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針對網絡訂餐,此前人們普遍關注的是訂餐平臺自身的資質和管理。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為標志,網絡訂餐企業的生產加工環節得到了有效管理。不過,在從廚房走向餐桌的“最后一公里”,顯然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管理。送餐員闖紅燈、逆行、超速等交通違法行為屢禁不止,固然有漠視法律法規的個人因素存在,但也未嘗不是受到外賣企業不科學的派單機制以及考核體系的影響。治理送餐員的交通亂象,首先就需要外賣企業落實交通安全主體責任,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優化配送考核制度,科學發單派單,合理規定配送時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送餐員上崗幾乎沒有任何門檻,因此隊伍素質良莠不齊,而且不少送餐員不具備健康證,給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帶來了隱患。按照相關法律規定,送餐人員必須取得有效健康證明,然后才能上崗工作。現實情況是,一些送餐人員無證上崗,更有甚者,健康證明是掏錢買來的。對于監管部門來說,統一著裝的送餐員不難辨識,所需要的只是加強巡查力度,并在此基礎上強化企業的管理責任。
作為一種新興產業,網絡訂餐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看似一片大好的市場環境中,粗放式管理本身無異于一顆“深水炸彈”,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火上身。除了職能部門加強監管外,從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網絡訂餐企業也沒有理由忽視“最后一公里”的安全——如果送餐員所送食品出現問題,或者是送餐員因交通違法惹下禍端,勢必意味著前期生產加工環節滿盤皆輸。正所謂“金杯銀杯不如口碑”,決定企業發展和行業秩序的,往往就體現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上。面對日益增加的市場需求,外賣企業在展望未來的同時,更需要完善日常管理的每一處細節,這不僅是企業承擔責任的體現,更是行業健康發展的保障。
作者:大河報評論員 趙志疆
來源:大河報
編輯:河南商報 孫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