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多年歷史的信陽毛尖,去年在農業部舉辦的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評選中,僅次于西湖龍井,名列第二;在品牌價值榜上,僅次于普洱茶,同樣名列第二。正因為品牌價值高,信陽毛尖多被外地茶葉假冒,甚至在信陽茶農和茶商內部,針對“什么才是好毛尖”也多有爭論,這無疑增加了消費者甄別毛尖的難度。
4月3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第26屆信陽茶文化節新聞發布會。會上,信陽市長尚朝陽說,不管“小渾淡”還是“大濃香”,都是信陽毛尖。他透露,目前正在制定信陽毛尖的標準,至少在2018年會有一個突破性進展。
【預告】
信陽茶文化節將于28日開幕
第26屆茶文化節,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和信陽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但文化節的活動安排,其實從20日就將開始,一直持續到5月1日。
文化節期間,活動紛呈。4月28日下午2點,將舉行“2018全國春茶產銷形勢分析會暨全國茶行業社團組織聯席會”。這是一場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主辦的國家級專業會議,將對2018年全國春茶產銷形勢做出分析研判,并對春茶產銷給出指導、建議。
“中國國際茶商大會”則放在了29日上午舉行,國際茶組織及世界主要產茶國茶葉生產商、經銷商和行業組織代表,國內著名茶葉專家學者、知名茶企茶商和茶葉采購商將參加,圍繞當前茶產業供給側改革、食品安全、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品牌創建等方面,分析研判當前茶產業形勢。對茶商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難得的、觀察行業形勢和走勢的窗口。
節會期間,還將舉辦其他經貿活動、文化體驗活動和展示展銷活動。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4月23日至28日這一周時間,游覽雞公山、南灣湖、靈龍湖、桃花寨等信陽市內主要景區,還將享受半價優惠。
【困擾】
毛尖品牌價值高
屢屢被外地茶假冒
信陽毛尖茶,始于周,名于唐,興于宋,盛于清,揚于今,已經有2300多年的歷史。茶圣陸羽在《茶經》中稱贊:“淮南茶,光州(今信陽)上。”蘇軾也曾贊賞道:淮南茶,信陽第一。
2017年,農業部舉辦了一場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評選活動,信陽市市長尚朝陽參加了這次活動。
他介紹說,在農業部舉辦的這次評選中,信陽毛尖的品牌價值達59.91億元,位居全國第二。他說,國家領導層對培育國產優質品牌,推進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建設很重視,農業部率先邁出一步,并決定從茶葉開始,評選了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他介紹,這與以往協會、媒體等民間組織的評選不同。而且在這次評選中,要求拿出數據,拿出實力說話,另一方面,還要看茶商的接受程度,也就是還要看銷量。
河南商報記者查閱當時披露的資料發現,在這次評選中,信陽毛尖拿了兩個第二:一個是中國十大區域公用品牌第二名,僅次于西湖龍井;一個是品牌價值,以59.91億元的品牌價值名列品牌價值榜第二,僅比排名榜首的普洱茶低了900萬元,而比排名第三的福鼎白茶高了24.38億元。即在這個品牌價值榜上,普洱茶和信陽毛尖成為“雙子星”,遙遙領先其他品牌。
正是由于信陽毛尖的歷史、品質和品牌價值,一直以來多被外地茶葉假冒,甚至在信陽本地的茶農和茶商中,關于什么是好茶,什么才是真正的優質毛尖,誰能代表信陽毛尖,也多有爭論。
【對策】
信陽毛尖標準正在制定中
假冒的情況很嚴重。
河南商報記者上周剛剛到信陽當地做了一次明前毛尖真相調查,發現在信陽明前茶還沒有正式集中上市時,市場里、網店上,已經有不少商家叫賣,價格低的竟然只有65元,高一些的一二百元。但記者在信陽毛尖主產區之一的?河區調查發現,當地茶農在種植、采摘、炒制等之后,明前毛尖的“地頭成本”已經達到500元。也就是說,即便以這個價格賣給茶企、批發商,也是不掙錢的。
該調查報道在河南商報官方微信、河南商報今日頭條號刊發后,引發十多萬茶農、茶商和茶葉消費者關注。有消費者更擔心了:“65元買到假茶葉還能接受,600元買到假的才真難受。”還有信陽當地茶人稱,“信陽渾湯茶都是垃圾茶,是與標準相矛盾相違背的,我們信陽有味醇香高的獨芽小清香,也有好喝的大清濃,錯誤的渾湯茶不但影響信陽茶人茶企的對外形象,還難以在眾多茶類中比拼質量優勢。”
多年來在市場暢銷的“小渾淡”,究竟是好茶還是“垃圾茶”?這兩種評價截然相反。
究竟低于500元的價格能不能買到正宗好喝的信陽毛尖?如何給消費者一個簡單容易的識別和購買信陽毛尖的方法?這顯得重要而迫切。
河南商報記者將這個問題拋給了這位在信陽履職將近兩年的市長。
“這是一個很專業的問題。”尚朝陽介紹,“小渾淡,實際上是?河毛尖的特點,到了商城縣,它叫大濃香,和?河就不一樣。兩地相距一百多公里,將近二百公里。”
“有人問我,信陽毛尖,一個品牌,有的叫小渾淡,有的叫大濃香,說得過去嗎?我就跟他說了,我們解放戰爭年代,從第一野戰軍到第四野戰軍,穿的軍裝不一樣,裝備也不一樣,但都是人民的武裝,革命的隊伍。這不是一個道理嗎?不管是小渾淡,還是大濃香,都是信陽毛尖。”
尚朝陽說,信陽毛尖的品牌要叫響,全市確實要拿一個標準。他透露,“啥叫信陽毛尖,我們正在制定標準,至少在2018年要有一個突破性進展,我們會更重視這方面的工作。”
【未來】
擴大消費群體
讓信陽毛尖叫得更響
信陽毛尖的品牌價值,雖然高居榜首,但在市場終端,很多商戶都知道,信陽毛尖的銷售利潤卻并不太高。
研究者運用技術,對品牌的這種溢價能力,也有測算。也就是,排除了生產環節的勞動收益之后,在后期的企業、商戶手里,這個品牌每公斤或者每斤能帶來多大收益呢?他們用“年銷量×(品牌零售均價-原料收購價)×(1-產品經營費率)”這個公式來計算,最后的結果是,普洱茶和信陽毛尖都不在前10名當中,而縉云黃茶以每公斤茶葉1326.45元的品牌收益高居榜首,武陽春雨、鎮江金山翠芽位居第二和第三。
對于品牌的重要性,尚朝陽講了一個發生在信陽服裝產業的案例來詮釋。他說,在信陽的某扶貧車間,生產的貼牌服裝70塊錢,他們交給浙江的代理商,700塊錢,再交給歐洲的品牌商,就變成了3400塊錢。
尚朝陽說,目前信陽市茶園面積210.8萬畝,總產量6萬噸,是信陽的支柱產業,但下一步的提升空間還有很大,還沒有達到理想狀態,茶農的比較收益應該再大一些。現在明前茶、雨前茶受到市場和消費者追捧,但這些春茶的采摘不超過一個月,夏茶、秋茶如果不綜合利用起來,農民的比較收益就好不起來。
茶農的收入要提高,還要把茶葉和旅游業結合起來,和茶具結合起來,和飲食結合起來,和康養結合起來。說到與康養結合,他甚至拿自己的白發向媒體記者講了件趣事:“我的白頭發比較多,來到信陽之后呢,有人說我的頭發有變黑的趨勢,我倒是真希望是這樣哈。”
尚朝陽認為,要做好信陽毛尖,就是要拉長產業鏈,重視毛尖的品牌化和綠色化,必須提高茶葉的品質,現在信陽毛尖的消費者,主要是河南人,下一步,要擴大它的消費群體,要讓品牌叫得更響,使茶的利潤率更高,使茶的價值發揮得更大。
作者: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王俊偉
來源:河南商報
編輯:河南商報 孫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