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新華社里約熱內盧4月7日電 在與司法當局幾番較量后,巴西前總統盧拉7日說,他將根據聯邦法官的要求,向警察局報到并入獄服刑。但他堅稱自己“無罪”,并表示將證明自己的“清白”。等待盧拉的,是警方特意準備的一間15平方米的單人牢房。
2010年底,盧拉任期結束。他推薦的接班人羅塞夫當選新總統。然而隨著全球經濟的衰退,巴西經濟景氣不再,勞工黨政府支持率下滑。雪上加霜的是,巴西石油公司貪腐案東窗事發,給執政黨帶來沉重打擊,也讓巴西政壇持續動蕩。盧拉也未能幸免。
巴西司法機關在2014年啟動的大規模反腐調查中認定,包括盧拉在內的多名政要與巴西石油公司貪腐案有關。2016年,時任總統羅塞夫被反對派發起的調查定為瀆職,遭彈劾后下臺。去年7月,盧拉被判貪腐和洗錢罪名成立,獲9年零6個月有期徒刑。今年1月,巴西聯邦地區法院二審維持一審判定的罪名,并將刑期增加至12年零1個月。
二審后,盧拉辯護團隊向聯邦最高法院提出人身保護令申請。4月5日凌晨,聯邦最高法院11名法官以6比5的投票結果作出不支持人身保護令的決定。聯邦法官莫羅5日簽發逮捕令,要求盧拉在巴西當地時間4月6日17時前到庫里蒂巴聯邦警察局報到并入獄服刑,否則警方將對他采取行動。盧拉在抗拒未果后決定“自首”。
根據巴西《清白檔案法》,盧拉一旦入獄服刑,將不能參加總統選舉。在不少巴西選民眼中,盡管受一系列丑聞影響,盧拉依然是下屆總統的最佳人選。
盧拉:巴西昔日“名片”
盧拉曾是巴西政壇的傳奇。18歲時,盧拉因工傷失掉了左手小指,在尋求治療的過程中歷盡艱難。這起事故激發了盧拉維護勞工權益的意識,從此投身勞工運動。
1972年,盧拉當選為當地鋼鐵廠工會領袖,成為反抗軍政府統治的“先鋒”。他曾被軍政府逮捕并被判處3年半監禁。但迫于壓力,軍政府第二年宣布將他無罪釋放。
1985年,巴西軍政府統治結束,盧拉也走上巴西政壇。在2002年大選中,他聘用了形象顧問,放棄了“激進工人領袖”的裝束,修剪了大胡子。當選總統后,盧拉潸然淚下:“我曾多少次因沒有文憑而遭到歧視,今天我得到了自己的第一個文憑——共和國總統的文憑。”4年后,盧拉憑借出色的執政成績成功連任。
盧拉當選總統的第一年,巴西曾因經濟崩潰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尋求巨額貸款援助。而在2010年盧拉執政最后一年,巴西已成為IMF的債權國。
在盧拉的兩個任期中,巴西年均經濟增長4.3%,重回世界經濟十強行列。盧拉的支持率一度高達歷史性的83%。
國內的成功讓盧拉在國際舞臺上也底氣十足。他打破巴西保守低調的傳統外交風格,充分發揮個人魅力。盧拉任內,巴西贏得了2014年世界杯足球賽和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主辦權。
出色的執政成績使盧拉成為巴西的“名片”。(新華社)
來源:大河報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