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13日,由國家發改委主辦的全國促進民間投資經驗交流現場會在許昌市召開。許昌民營經濟發展紅火,全市市場主體民營占到97%,民企吸納全市就業總量的85%,民營經濟總量已占該市GDP的80%以上。(據4月15日本報報道)
許昌民營經濟的紅紅火火,得益于當地既“親”且“清”的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讓企業所有經審核公布事項“只進一個門、只找一個人、只跑一次腿”;設立企業發展互助資金,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啟動“十百千”行動計劃,培養高素質企業家隊伍;在全省首創“換位跟跑”活動,政府工作人員全程跟隨企業體驗辦理證照流程,切身感受辦事“冷暖”;出臺《關于推動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的意見》,執行“五嚴禁、五嚴查、五個不”……政府服務親切,政商交往清白,為當地民營經濟發展營造了一片“碧水藍天”。
政商關系健康務實,民營企業才能萬木叢生、蔚然成林,許昌民營經濟紅火的現象,再次生動印證了這一道理。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這為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正確認識和處理政商關系,營造良好發展軟環境,指明了前進方向。
“親”與“清”是新型政商關系的“最大公約數”。“親”“清”二字,言簡意賅、意蘊深厚。對政府部門而言,“親”就是坦蕩真誠同民營企業接觸交往,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清”就是同民營企業家關系清白純潔,不以權謀私,不搞權錢交易,擰緊政商交往的“安全閥”。對民營企業家來說,“親”就是講真話說實情建諍言,“清”就是遵紀守法辦企業、光明正大搞經營。
“親”與“清”的要求,主要還是針對政府部門。領導干部做到“親”與“清”,企業家才能心無雜念,專注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打虎拍蠅,建章立制,政治生態明顯改善,應該說,越來越多的領導干部恪守住了“清”的要求。
然而,“清”起來還不夠,還得“親”起來。推動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多渠道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振民營企業投資和發展信心,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們主動去做。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優化營商環境“要破障礙、去煩苛、筑坦途”,許昌市在優化營商環境上的一系列主動作為,值得其他地方學習和借鑒。在此基礎上,我們還須進一步豐富完善獎勵“為官有為”、懲治“為官不為”的具體制度規定,激勵干部主動幫助企業家跨越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在“親”字上下苦功,積極化解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問題,讓民營企業不斷從政策中增強獲得感。
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既要守住“清”,更要做到“親”,如此方能讓民營經濟演繹永不落幕的繁華,讓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持續迸發。
來源:河南商報
編輯:河南商報 張梓玟
